2022年1月7曰,北京冬奥会倒计时28天,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开街整100天。冬日暖阳,王芮走在青砖灰瓦的模式口大街,抬头仰望片片雪花冰灯和大红灯笼,“呼吸着古道专属味道,感叹这1800余天的努力,这条尘封已久的‘千年古道,百年老街'终于重新焕发勃勃生机,这儿也成为了我的第二故乡。”
王芮,延庆的90后姑娘,在石景山度过了自己的四年大学生活后,成为了石景山区服务保障冬奥项目的建设者之一。6年,她见证了模式口大街这条‘千年古道,百年老街'的苏醒。
2016年,王芮还是北方工业大学三年级的一名学生,也是这一年她第一次听说“模式口”。“‘模式口地区环境更新’作为专业课最后一次大作业的选题,给予了我太多的第一次——第一次从校门口乘坐961路公交车到模式口西里,不到10公里的路程耗时1小时;第一次爬上肾病医院的‘山头’眺望破破烂烂的模式口;第一次找寻隘口间没有地标的西入口;第一次惊讶于文保单位门前的杂乱无章;第一次见识到‘蜘蛛网’密布、污水横流的‘龙形古道’……石景山竟然还有这么一个藏在“垃圾堆”里的历史文化街区。”如何在图中拯救这个承载着厚重历史,本应光彩耀人的模式口,成了那半年来团队不断探讨的话题。模式口”这三个字深刻地印在了她脑中。
毕业那年,机缘巧合,王芮留在了石景山,加入了石泰公司。模式口项目部成为了她如今的归属。
2017年底,拆除完毕的法海寺早市、完成趸租的沿街房屋以及首个试点——南小街的对外亮相,使原本杂乱不堪的老街逐渐露出原有面孔。随后3年,项目部成员多次跑到核心城区“拜师学艺”,一边研究经验做法,一边开启了一横六纵市政管线升级、沿街房屋修缮改造、公共空间提升以及文化传承工作。王芮作为项目部业务部门唯一一员女将,也跟着哥哥们上了“战场”,走街串巷、检查施工进度和居民聊天讲设计方案。即便项目仍面临着一波又一波的困难,他们也想着一个又一个的对策。主路过窄但要保证畅通,还要满足市政改造条件,就采取分边、分段的方法一点点开挖,一段段埋管埋线;背街小巷、公共空间改造难,拆违治乱不被居民理解,就与街道、居委会联合,发挥“老街坊”力量,挨家挨户做工作;文化底蕴挖掘不够,就大量翻阅书籍、诚邀专家学者座谈学习,更请来了将毕生心血都投入到模式口研究的于净波老师,用画作讲述历史……终于,历经4年,模式口大街像一只沉睡百年的龙,慢慢苏醒。
冬奥临近,如何破解商业冷清人气淡的问题,保障在冬奥前开街亮相?成为了项目下一步工作的焦点。“正大家在一筹莫展之时,泰福恒公司的到来犹如雪中送炭,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集全区之力保障项目顺利开展。两家公司强强联手,火速投入到新一轮的建设中。”回想起当时的场景,王芮仍然激动万分,“更值得一提的是,地铁M11号线模式口站也即将建设完成,不久后,学弟学妹们再来调研就可以乘坐地铁,方便快捷。”
2021年9月29日,终于迎来了模式口大街开街。开街前夜,王芮脑中像过电影一样回放着从2016年初到现在与模式口的点滴。“这可能就是命中注定的缘分!”王芮说,“6年,我从那个在校园时代用画笔勾勒天马行空的设计者,变成了身临其境的改造者和‘双奥之区’迎来蝶变时刻的见证者,模式口也成为了社会各界人士前来参观学习的‘新模式'。2022年北京冬奥会在即,相信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一定会为这高光时刻添上浓墨淡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