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瞩目的北京冬奥会,伴随着谷爱凌、苏翊鸣在石景山区首钢园大跳台夺金,也带来了世界对石景山的关注。作为石景山人,特别是老首钢人,心里亦是充满了激动与自豪,人们用不同的方式诉说冬奥情怀,表达对石景山的祝愿,也不约而同地说出“石景山是北京的一处福地”。
作为石景山的土著人,也来说说这处福地的根由。首钢园冬奥大跳台就在石景山下,这坐位于京城西长安街延长线与永定河交汇的“小山头”,它独峰京西群山而耸立,海拔不过183米,占地也只有25公顷,然而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登山东望,京城尽收眼底,紫禁城历历在目;西望群山,万向朝宗,永定河川桥东向归海。山上古迹如东海蓬莱仙境,明万历年间,许用宾称此山为“燕都第一仙山”,现今,人们仍可目睹这一古迹。大跳台上夺得这两块金牌,是否也沾了这“仙山”之气?真是一福山。
这石景山可是近代北京工业文明的起始地,钢铁强国的支柱,民族的脊梁。1919年3月,就在这石景山前建起了石景山炼厂。同年8月,光明的天使,北京地区最早的发电厂-石景山发电分厂建立了,而古镇模式口又是北京第一个通电的村镇。值得一提的是,石景山还是最先享受北京第一条地铁交通的,说它是块“福地”一点也不为过。
翻阅石景山地方志、石景山文史资料,人们就会发现它对北京母亲河--永定河的治理是从古到今,从未停下脚步。后汉三国时期,曹魏的征北将军刘靖在石景山下利用永定河水修戾陵堰,开车厢渠,岁灌田二千顷,百姓乃“三更种稻”称为北京地区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改变了农耕时期的种植结构。到了金、元时期,在石景山下屡开金口,得以运西山石木。明、清时期,为治理永定河水患,据正史记载金代世宗、明代成祖、孝宗、武宗、世宗、神宗、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庆等先后有十位皇帝都曾亲临石景山视察。永定河悠久的人文历史,对北京的生存和发展立下丰功伟绩。
石景山下的永定河是今天北京绿水青山的象征,说石景山是块福地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历史给石景山地域留下了古河道、古商道、古香道丰厚的文化遗产。永定河旁的石景山上有古洞、宝塔、庙宇、道观相融,古树、古井、古戏台、石刻相伴。驼铃古道上的古镇模式口如今光彩如旧,已成为游人的打卡地。明、清时期繁盛的古香道上镶嵌着珍珠斑的古迹。五里坨京西民俗博物馆承载了石景山人得记忆与乡愁。文明支撑尽显着福寿年长的光彩文化。
如今,区委区政府正着力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造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精品力作,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加快品质之城建设,打造秀水石景山、亮丽的首都城市西大门。相信,石景山区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一定会成为未来发展的宝地、宜居的福地!
作者/陈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