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处公园是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重要节点,也是石景山区靓丽的文化名片。2022年,为进一步提升八大处景观的文化内涵和民间传说影响力,区非遗中心将八大处传说、八宝山传说等石景山地方传说进行数字化呈现,开展了“我在线上话非遗”系列活动。4月18日起,第9期“云端展播”:我在线上话非遗——八大处传说《卢师和大小青龙》活动已经开播,视频内容讲述了国家级非遗项目——八大处传说中《卢师和大小青龙》的故事,截止到4月30日,市民群众均可登陆石景山文化E站免费收听观看。
据了解,八大处历来以“三山”“八刹”“十二景”著称,以供奉佛牙舍利驰名中外,集佛教文化、园林文化、民俗文化于一体,现遗存的八座寺庙基本保持完整,史称“八大刹”,俗称“八大处”。八大处三山(翠微山、虎头山、青龙山)之中,曾有隋唐至明清时期修建的40多座寺庙,留下了数十个传说。
八大处传说的内容主要分为景观传说、人物传说、动植物传说、佛与庙传说等题材,有惩恶扬善的,如《招仙塔的传说》《金马驹的传说》《关老爷斩虎的传说》;有歌颂美好爱情的,如《圣水井与情人柏的传说》;有共建美好家园的,如《关公劈山引水的传说》《夏夫人施粥救百姓的传说》;有关于帝王轶事的,如《金鱼池的传说》《卧龙松的传说》《八大处西山晴雪和层峦晴雪的传说》等。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卢师山和大小青龙的传说》,该传说不仅有碑文为凭,各种史书典籍、诗书文章也多有记载。
八大处传说历史悠久,流传广泛,具有浓郁地域特色。不仅在石景山地区广为流传,而且通过南来北往的游客和香客带向四面八方,具有民间文化和佛教文化杂糅的特点,展现了人民与恶势力作斗争,弃恶扬善的精神,歌颂了百姓的智慧与善良,具有很高的认识和审美价值,成为研究八大处佛教文化起源和民间文学的宝贵资料。
经过多年挖掘、整理,保存了八大处传说的许多文字版资料,且搜集、整理、存档了许多相关录音资料,汇编《八大处传说》《西山八大处传说》等书。每年在八大处公园翠微茶社、龙泉茶社、柳溪山房广场、二处广场进行快板、单弦、数来宝等各种曲艺形式的传说展演活动,得到了游客的广泛好评。此外,2021年6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正式发布国发[2021]8号文件,国务院批准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85项)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40项),八大处传说成功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