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尖角”开栏语
小荷才露尖尖角,出自南宋杨万里诗《小池》。师法自然,用清新活泼的笔触,平易通俗的语言,描绘日常景物,构成了一幅情趣盎然的画面,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如果把学校比作初夏的小池,那么孩子就是小小的嫩荷,孩子们笔下的世界,如《小池》般稚嫩、朴实,却又明媚、感人。“北京石景山”微信公众号开办“尖尖角”专栏,刊登、分享中小学生的文学作品。“尖尖角”就是我们才华初绽的孩子们,读者们的喜爱和关注,就是停留其间的蜻蜓。
一段清川 一片家园
——作者:石景山区实验小学
五年级二班 熊盱衡
我的家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八大处的山脚下,这里有一条从西向东流淌的河流,它就是作为北京最早的城市供水工程的“永定河引水渠”。潺潺的流水翻涌不断,清澈的水面倒映着白云和青山。沿着永引渠的两岸朝东走,更有一条充满古风和现代感的滨水长廊——“永引花林”,取自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也许你会说,你的家园听起来可真美!可是你知道吗?这里曾几何时只是一条普普通通的水道,两岸荒芜一片。是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令浊水变清流,也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惬意和美好。
听长辈们讲,永定河引水渠建设于上世纪50年代。起初,永引渠的功能主要是农业灌溉和工业供水,后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逐渐变为城市景观供水和防洪防汛。1999年后,连年的干旱使永引渠出现了局部断流,水质也开始恶化,部分“有水河段”甚至一度成为黑臭水体。2018 年,随着生态补水的开展,永引渠恢复通水,水质也逐渐提升。同时,石景山区通过永引渠滨水绿廊建设工程,大力整治河道周边环境,采用生态恢复的方式营造自然河道景观。近两年来,更有河坡防护、慢行系统改造等技术和建设,让永引渠一天一个样貌,也让途经此处的人们一天 一个心情。
美好家园的守护不仅是城市建设者们的工作,也是生活在城市中每一个公民的义务,我也有幸参与了其中。比如,担任“石小志”,也就是石景山的小志愿者,穿上红色的志愿者马甲,手里拎上垃圾袋,去捡拾游人丢弃在路上的烟头、碎纸屑等;去劝阻在永引渠捞小鱼小虾的弟弟妹妹们,给他们讲爱护自然、爱护生命的道理;研读有关物理过滤和生物生态治理的科普读物;学习永引渠的历史和经历,主动担任公园里的小小讲解员,传播有关永引渠的文化传说和发展故事。也许我做的工作是那么微不足道,但是我相信微光终能聚成火炬,细流终能汇成江海!
2022年的11月,我的家乡石景山区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国家森林城 市”的荣誉称号,石景山也成为首个获此殊荣的中心城区。在这个“山环水绕、鸟语花香”的绿色家园中,我要更加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科技知识,为绿色家园繁盛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