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下午,2024中国科幻大会元宇系列论坛,暨后人类时代科幻文学及传统文学论坛,在北京市石景山区首钢园举行。本论坛由中国作家协会社会联络部、北京元宇科幻未来技术研究院、科普时报社主办,浙江新阅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幻创作研究基地、中国科教电影电视协会科幻专委会、华语写作(北京)有限公司、全国少儿科幻联盟、無料书铺协办。原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颜实与中国科普研究所科普创作与传播研究室副研究员姚利芬担任主持。
论坛伊始,科普时报社社长尹传红、北京元宇科幻未来技术研究院名誉院长王晋康分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对本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尹传红表示,科普时报社致力于让科学走进千家万户,期待与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创作者探讨科幻文学在新时代的社会价值和文化意义,期待通过这一平台推动科学普及与科幻文学的交流与合作,启发思想、交流经验、激发创意,为推动科幻文学的发展和科学普及事业的进步贡献力量。王晋康表示,当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科学、人文、宗教、哲学就像各自从不同方向出发的攀登者,最后都会在顶峰相遇,而科幻将是在四个领域共同发力的一个平台,相信随着中国科幻的发展,我们将收获更多作品,收获思想的丰富成果。
尹传红致辞
王晋康致辞随后,大会举行了隆重的签约仪式,北京元宇科幻未来技术研究院分别与温州市科学技术协会、浙江新阅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在科幻文学推广、科技创新和文化传播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推动科幻事业的发展。
温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与北京元宇科幻未来技术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
浙江新阅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北京元宇科幻未来技术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新书发布环节,科普时报社社长尹传红介绍了新书“科幻之路 ”系列,点燃了科幻爱好者的热情;《维度》则以先导片视频的形式进行了发布,令人期待拉满,今年年底本书将正式与读者见面。
尹传红社长介绍“科幻之路”系列
《维度》样书在主旨演讲环节,新锐科幻作家李易谦及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后杨辰宇分别发表了精彩演讲。李易谦在以“因为在过去,未来已经发生”为主题的演讲中说到科幻作品最引人入胜的特质:“它让我们可以在过去,窥探到未来的发生”。
作家李易谦进行主旨演讲杨辰宇在以“植根过去,写在未来——论传统文学与科幻文学的相互启发”为题的演讲中对后人类时代科幻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差异与融合,以及二者能互相启发的书写路径发表了见解。
学者杨辰宇进行主旨演讲本论坛的后半部分设置了以“技术进阶,科幻与现实的镜像”为主题的圆桌访谈、“科幻文学表现无限的新质生产力”的圆桌论坛及新华社专访环节。在圆桌访谈环节,浙江新阅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潇担任主持人,与科幻作家、华语科幻星云奖创始人董仁威,科幻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科幻文学委员会副主任陈楸帆,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胡泳,作家、温州电影家协会主席李涛共同围绕主题进行了讨论,畅想技术为生活和世界带来的改变,并就“科幻题材影视作品的转化”“有哪些想象正在成为现实”“如何看待现代人‘住在电脑里’的生活状态”“如果在未来AI终将取代人类所有工作,是幸运还是不幸”等问题发表见解。
圆桌访谈:技术进阶,科幻与现实的镜像圆桌论坛环节将大会推向了高潮。中国作协联络部部长李晓东担任圆桌主持人,北京元宇科幻未来技术研究院名誉院长、著名科幻作家王晋康,北京元宇科幻未来技术研究院院长、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泉根、《人民文学》副主编陈涛以及知存科技创始人王绍迪围绕主题“科幻文学表现无限的新质生产力”进行了对话。刘慈欣谈道:“相对于其他的物种,人类能够创造出文明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我们能够有丰富的想象力,丰富的创新精神,来带我们的思想中建立起这种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东西。而这个恰恰也是科幻文学所在所具有的一个品质。”王晋康也谈道:“新质生产力关键是创新,而科幻文学正好有培养想象力、开拓技术与思维的边疆的社会功能。”专家们还从科技、文学、历史、文明发展历程等多重角度出发展开论述,他们认为,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给科幻带来便利同样也会提出新难题,科技变革的步伐和无限想象力将持续激发人们探索未来的激情。
圆桌论坛:科幻文学表现无限的新质生产力随后,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邱华栋为刘慈欣颁发“全民阅读推广人”证书。
中国作协聘任刘慈欣为“全民阅读推广人”邱华栋书记发表了论坛的总结讲话,他谈到,当前传统文学和科幻文学呈深度交融、合流状态。本次论坛搭建跨学科、跨文化科幻平台,汇集科幻作家、科学家、科幻作家、科幻从业者和科技企业代表,大家集思广益,进行思想交流和观点碰撞,推动科幻文学创作,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共筑科幻想象力繁荣之路。新质生产力正从各个方面和各种意义上赋能新时代文学,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应运而生,新型生产工具和新型劳动者队伍走上舞台,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科幻文学创作提供了无穷的远方和想象,科幻文学理应也能够彰显新时代文学新的品格和面貌,书写记录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涌现的万千气象,勇敢表达新质生产力带来的,关于人类和科技发展的思考。
邱华栋发言论坛最后的环节是主题为 “中国科幻对话中国制造”的专访。参加专访的嘉宾有刘慈欣,王晋康,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孙立军,北京元宇科幻未来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少儿科幻作家超侠,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首席专家李慧莉,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副研究员陈逸航,北京芯智达神经技术有限公司总监李园。新华社记者张扬担任访谈主持。
新华社专访:中国科幻对话中国制造论坛结束后,各位嘉宾合影留念。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科幻文学与传统文学的融合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推动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科幻文学与传统文学将在未来继续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