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排头兵——记渤海镇六渡河村党支部书记王永刚
2023-12-14 13:23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首都高质量发展先锋行动

——学习身边榜样

“我们到这里来过周末,看重的就是这里浓郁的文化氛围。这里不仅可以欣赏油画,还有传统的京绣实操。”日前,张女士在入住了位于渤海镇六渡河村“花台子”的民宿后,道出了这番感慨。在渤海镇六渡河村类似“花台子”民宿这种主打文化牌的“艺术家工作坊”已有3家。正如村党支部书记王永刚所说:“我们就是想通过鼓励和支持这种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模式,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六渡河村观光旅游,进而推进乡村振兴。”

为了实现乡村振兴这个目标,近年来,村里鼓励支持村民利用闲置农宅,大力发展民宿旅游产业,先后建成42家精品民宿,实现年接待量5万余人次,年收入约1600万元,解决村内就业岗位50个,吸引返乡创业人员15人。为了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今年村里在文化广场开设了集农产品展卖、文化产品创意、旅游伴手礼于一体的文旅市集,在村民与游客之间搭建了交流融合的桥梁。为服务村内民宿发展,村里争取资金70万元,建成了全区第一家服务于民宿业的村级洗涤房,日最大清洗量近400套。由于定位准确,服务周到,固定客户已由当初的20多家增加到目前的80余家,实现年营业收入80余万元,在满足民宿布草清洗需求的同时,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如今,六渡河村洗涤房的服务半径已由本镇扩大到雁栖、怀北、桥梓、九渡河等镇的民宿及宾馆饭店。

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王永刚,在带领村民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同时,继续巩固和优化传统的板栗产业,并将其作为村民增收的基础产业来抓,身先士卒,脚踏实地,千方百计为村民做好事。

六渡河村拥有板栗种植面积6000亩,年产板栗55万公斤,板栗品质在全市板栗产区中名列前茅。但由于这些板栗大都生长在海拔200到600米的沟谷之中,给村民往山下运输板栗带来了诸多困难。为解决村民进山采收板栗运输难的问题,村里积极争取项目,将村内各个沟岔的进山路进行了硬化,仅2020年,就整修硬化进山道路3条,总长1866米,为村民进山收获板栗创造了安全便捷的通行条件。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如今村民的农用车可以直接开到自家的栗园里,大大减轻了村民的劳动强度。

六渡河村十分注重村内环境建设,村里通过流转闲置土地,修建了5处文化公园和1处小型停车场,并建成了500米栈道。2021年村里更换村内太阳能路灯40余盏,对村口文化公园进行了重新铺砖。同年,该村又联合三渡河、四渡河两村修建垃圾厂一处,解决了村内建筑垃圾肆意乱倒现象。2022年,村里利用市农委农房提质升级改造等项目资金,对全村农房外立面进行了统一粉饰,农户安装了防盗门,对民宿厨房、卫生间的墙砖、地砖、烟机灶具、马桶热水器、洗手盆、吊顶棚等设施进行了更新改造。同年,修葺残墙断壁3处、安装护栏240余米,还在村西道路两侧垒砌砖裙200余米。不仅如此,村里还在整合“八大员”队伍的基础上,成立了物业公司、民宿服务队,形成了一条龙产业服务链,在有效保障和支撑民宿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为村集体每年创收约75万元。

王永刚在带领干部群众改善村内环境、发展村内经济、增加集体和村民收入的同时,不忘培育文明村风民风,推进村庄和谐建设。村里持续完善以“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为载体的村级治理“四会”机制,夯实基层治理的制度基础。此外,村里还广泛开展了敬老助残活动。如今,六渡河村的老年驿站已为60岁及以上老人提供助餐、助医、助洁、助浴、助急、助娱共6项基本服务及精神慰藉,每月为66岁及以上老人集体过生日,在让老人感受到村集体大家庭温暖的同时,也使中华优秀的传统美德得到传承和发扬。如今敬老爱老已成为六渡河村广大村民的自觉行动,爱父母、孝公婆已在全村蔚然成风。

近年来,六渡河村先后荣获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北京市绿色村庄、北京市先进集体、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王永刚也因工作业绩突出先后被评为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怀柔区环境建设先进个人等。

资料来源:怀柔报 魏明俊


作者:

北京怀柔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