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榆垡镇:十年蝶变 京南大镇展新国门风采
2022-12-04 13:45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机场拆迁、百姓上楼、经济腾飞……党的十八大以来,“京南门户”榆垡镇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镇党员干部群众,顽强拼搏、接续奋斗、抢抓机遇、砥砺前行,推动榆垡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开创新局面,迈入了跨越式发展新阶段,实现了破茧成蝶的华丽转变。

“凤凰展翅”榆垡护航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是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关怀、亲自推动的首都重大标志性工程。十年来,榆垡人民作为亲历者,见证了大兴国际机场的从无到有,同时保质保量完成各项服务保障任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甘于奉献的榆垡精神、展现了顾全大局的榆垡风格、彰显了使命在肩的榆垡担当,见证了“金凤凰”的展翅高飞。

▲回迁小区

2012年,为确保北京新机场顺利开工建设,榆垡镇紧锣密鼓地开展各项准备工作;2013年,北京新机场建设指挥部落地榆垡;2014年,北京新机场奠基开工;2015年,仅用42天完成11个村5356户民宅拆迁,创造出“榆垡速度”;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规划(2016-2020年)》;2017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新机场安置房项目,关心群众搬迁安置;2018年,榆垡镇完成噪声区 12个村的搬迁,仅用15天完成机场红线内1.04万套房屋的回迁入住;2019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宣布机场正式投运;2020年,临空经济区管委会落地榆垡,标志着临空经济区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同年,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揭牌,榆垡镇成为“两区”建设的高地;2021年,顺利完成12个村1.1万套噪声区安置房的回迁工作;2022年,临空经济区起步区涉及榆垡工业区II-01地块、II-03地块完成签约,目前,临空经济区正在稳步建设中。

借势临空 经济腾飞

这十年,榆垡镇紧扣发展第一要务,经济发展动能不断增强, 财政收入由2012年的1.14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3.5亿元,增幅达到207%。2022年1-10月,财政收入已完成3.73亿元,经济发展形势持续稳中向好。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2016年,中航油(北京)机场航空油料有限责任公司落地榆垡,掀开了榆垡镇发展临空经济的序幕。随后,榆垡镇依托“ 两区”建设发展优势,建成并启用临空经济创业发展中心,以临空产业、高端医疗研发等高新产业为招商方向,着力打造招商引资新平台。2020年,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首都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北京首都机场动力能源有限公司大兴国际机场分公司等航企航司纷纷落地榆垡,临空产业加速集聚。2021年,新增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企业26家,新增入库项目30个,全区镇街财源建设评估得分第一。2022年,继续保持良好态势,新增注册企业566家,其中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134家,榆垡镇财源建设全区排名第一。

幸福指数 稳步提升

说起十年前的榆垡镇,土生土长的榆垡人白国强直摇头。他说:“ 十年前,坐公交车去黄村上班,早晨6点就得起。如今‘金凤凰’来了,榆垡也‘ 起飞’了。现在,大兴机场高速、京开高速全部通车,从机场出发,开车20分钟都能进五环了!另外还有轨道交通大兴机场线和京雄铁路,现在出门别提多方便了!”更令白国强和乡亲们兴奋的是,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成后,家门口的就业岗位多了起来,曾经开过铲车、出租车的白国强,现在成了机场货运部的地勤司机,离家近,待遇也不错。据了解,榆垡镇结合新机场岗位需求,针对性地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强化本地农村劳动力公益性岗位兜底帮扶,仅2022年,就借助机场解决了本地区1600余名劳动力就业,让榆垡百姓能够就近上班、稳定就业。

▲榆垡镇全貌

随着安置房相继建成,白国强搬进了新建的回迁社区。他说现在可比以前住村里方便多了, 社区周边配套设施齐全,超市、餐馆、理发店等便民服务网点特别多。镇内还开通了通勤公交和环线公交,解决百姓的出行难题。新建的3所中心幼儿园,新引入的北京一零一中学、海淀五一小学等多所市级名校,以及即将落户的北京第四实验学校,让榆垡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此外,榆垡镇中心卫生院进行了扩建改造,成立了大兴区人民医院南院区,完成 7 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和 32 家村卫生室建设提升,为榆垡百姓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保障。

据白国强介绍,在榆垡,不仅只有回迁居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现在村里的生活也特别幸福。34个保留村全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43个村、社区设置了政务服务站,还新建了13家农村幸福晚年驿站。每家每户都装有“一键报警”系统“,供暖报修+为老服务”可一键送达,一小时之内就会有人上门服务。以前最让人头疼的旱厕不见了,村民家家用上了“智慧农厕”,农村人再也不用为抽污水发愁了。

水清岸绿 环境改善

“……守护好这金山银山就是我一生的责任,万亩林海就是我的生命!”在榆垡镇宣讲会上,李书国的话让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作为永定河林地内的护林员,他见证了榆垡镇这些年生态环境的变迁。这十年,榆垡镇大力实施民生绿化工程,新增平原造林3.76万亩、平原生态林4616亩,镇域森林覆盖率达到38.7%,成为全区平原造林面积最多的镇。

▲榆垡镇平原造林

老李说,自从永定河通水之后,他现在不仅是护林员,还自愿当起了巡河员,水清岸绿,好些年没有见过这种画面了。十年来,榆垡镇坚决贯彻落实河长制,切实履行镇村两级河长职责,常态化开展清河行动,严格做好小微水体专项整治,实现全镇河道污水口动态清零,镇域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同时,榆垡镇深化大气污染防治“一微克”行动,全面推进“无煤化”工作,完成1.4万户煤改清洁能源工程。围绕施工扬尘、移动污染源等持续开展整治,对重点餐饮单位油烟净化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截至目前,榆垡镇PM2.5和TSP浓度分别为31 微克/立方米、82微克/立方米,较自有数据统计以来,分别降低了58.11%和38.35%,环境改善幅度位居全区前列。

多彩文化 日益繁荣

文化脉搏,百年传承。这十年间,太子务武吵子不仅扩大了队伍,走进校园,走出国门,成为了榆垡镇重要的文化符号,还在2014年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同时,榆垡镇各村还组建了高跷等各类民间文艺队伍80 余支,定期组织文艺汇演,使具有传统特色的民间文化再次呈现勃勃生机。

▲太子务武吵子

榆垡镇还积极挖掘具有本土特色的“红色文化+永定河文化”,收集整理成教材《红色的追忆》,列入校本课程,录制并推广8集平南红色文化宣传片。建设平南红色文化主题教育展厅、西张华名人村史馆等7个村级展馆,利用镇域内恭勤夫人谢氏墓、华黎烈士墓等多处历史文物,形成一条“永定河红色旅游线路”。同时,还为全镇58个村编制《乡村记忆》,生动再现乡村文明发展历程,留住“榆韵乡愁”。

十年来,榆垡镇积极推动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连续荣获“国家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2020年,求贤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2021年,小黄垡、魏各庄等10个村被评为“ 首都文明村”,椿荷墅社区被评为“ 首都文明社区 ”,2022年,西麻各庄村获得“北京市美丽休闲乡村”称号。

党的建设 永葆生机

榆垡镇党委始终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坚持以党建引领推动机场征地拆迁、噪声区搬迁治理、拆迁百姓回迁、疫情防控等各项重点工作落实,高标准完成榆垡镇党群服务中心和廉洁文化馆建设,党建活动和廉洁文化教育有了新阵地。紧抓回迁村党建工作不放松,各社区均成立楼门(院)党小组,建立健全“两委”包院、党小组包楼、党员包户三级党建工作体系,确保组织不散、阵地不丢、队伍不乱、服务不减。

▲环境优美新社区

同时,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廉洁文化馆作用, 通过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持续完善基层监督体系建设,大力选树、宣传传承良好家风的“榆垡榜样”,以勤廉家风推动党风、政风、社风向上向善。

在这蓬勃向上、承载未来的京南大地上,榆垡镇正处于大发展、大建设、大转型的跨越式发展阶段,榆垡人牢牢把握发展机遇,正在用自己的辛勤与智慧,描绘着腾发展的宏伟新蓝图。未来,榆垡镇党委、政府将团结带领全镇党员干部群众,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大兴榆垡,为全面建成现代化京南强镇而不懈奋斗!

来源:大兴区榆垡镇

编辑:王虹霖

监审:赵亮


作者:

北京大兴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