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青、放风筝、吃青团……关于清明的习俗你都知道哪些?在高米店街道一场场各具特色的清明活动,带领辖区居民进一步了解清明习俗,让缅怀在绿色中延续,用文明引领时代新风。
做青团清明节前是寒食节,不生火做饭,因此就有了青团,这一天吃青团,有生活甜蜜、福气满满的美好寓意。
在兴盛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开展的“巧手做青团·传承民俗情”活动中,老师一边为居民讲解青团的由来,一边带领大家制作青团。
浓浓艾香伴着淡淡糯香,经过居民们的加工,一个个通体碧绿的小团子就成型了。大家彼此交流着包青团的经验,参加活动的李阿姨开心地说:“今年能吃上自己亲手制作的青团了!这是我第一次做青团,真是一种别样的感受。”手捧青团,艾草清香荡漾。大家一起品尝春之“味”,感受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
绘纸鸢在古时候,人们会在清明节放风筝,并将自己的灾病写在风筝上,等风筝放高就剪掉线,让自己的疾病和秽气都随风飘走。
康盛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特别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清明节主题活动——“清明绘纸鸢·巧手寄哀思”。
居民们热情高涨,拿起画笔,在精美的纸鸢上绘制出自己对清明节的理解和怀念之情。有的绘制了生动的山水风景,寓意着缅怀先烈、追思忆祖的深情厚意;有的则画上了欢快的儿童放风筝的场景,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新生的希望。每一只纸鸢都寄托着居民们对先人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共品茶在这个节日里,品茗成为一种特别的习俗,古人认为它代表着清洁和尊敬,带来福祉和安宁。
康隆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策划了一场清明品茶活动,通过品茶的方式,让居民充分感受节日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引导居民文明祭扫、慎终追远、珍惜幸福生活。
活动中,老师向居民展示了茶艺表演,赏茶、投茶、展茗、摇香……,一杯色泽绿润茶香四溢的茶就出炉了。" 俗话说‘明前茶,贵如金’,清明节前这段时间的茶叶是一年中品质最好的。" 工作人员介绍。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闲聊着家长里短,一边享受着品茶的乐趣。
赏春色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成为清明节俗的一项重要内容。
康和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办“踏青寻春·浅尝春色”健步走活动。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早早来到了辖区滨河运动公园集合,活动开始,社区工作人员宣读了“理性追思文明祭扫”倡议书。
大家沿着公园步道,一路欢声笑语,畅谈生活、共赏春光,陶醉在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春色中,沉浸在笑语充盈、暖意融融的氛围里,幸福地享受着运动带来的激情与活力,是春天里最动人的画卷。
画春柳清明节人们会在门前插上柳枝,或者戴上用柳条编织的帽子,寓意着迎接春天的到来,同时也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绿地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行了“文润绿地·插柳寄情”清明节手绘文化活动,通过手绘扇面的方式,倡导居民文明祭扫,感受清明文化内涵。
活动现场,在温暖的阳光下,居民们拿起画笔,蘸上颜料,在空白的扇面上轻轻点缀,一笔一画勾勒出清明时节的景象。风筝、雨滴、柳树……不一会儿,一件件带有清明元素的作品跃然纸上,表达着大家对“烟雨纷纷”的清明节的独特理解,和对故去亲人的浓浓思念。
值此清明之际,让移风易俗、绿色环保的文明新风尚,成为清明主旋律,共同建设清新、文明、幸福的美好家园,让我们携手同行。来源:大兴区高米店街道
编辑:刘洋
监审:赵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