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北京地铁运营公司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铁军精神,持续强化生产施工措施,大力推进复工复产。
多点联动
新线施工稳“重启”
受前期疫情的影响,11月14日,昌平线南延一期工程各标段外部施工按下“暂停键”。日前,按照复工复产要求,北京地铁细化各项施工管控措施、优化人员调配,科学、有序恢复各项施工作业。
北京地铁运营四分公司在临管车站出入口、综控室门口用硬质围挡设置无接触登记区,保证登记受理人员与施工登记人员约1.5米左右距离且不进入到综控室,并及时做好消杀。
“目前,各专业已经陆续进站启动施工,信号设备检修、新设备调试、电缆固定等多项施工同时进行,基本上是‘白+黑’,全天候不间断。”运营四分公司学院桥站区站区长李思野翻看着车站施工登记簿,“前期我们对于施工计划已经进行了反复的调整优化,使各专业施工衔接井然有序、环环相扣,最大程度消除施工‘断点’,确保各项施工如期完成。”
为确保昌平线南延AFC系统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有序推进,科技发展公司分批次同步开展现场设备安装调试,并已完成其中6座车站的扩大范围测试。
以人为本
惠民工程“加速跑”
北京地铁在立水桥南站到立水桥站区间、大屯路东站至北苑路北站区间以及通州北苑站至果园站区间的加装声屏障工程也再次启动。运营一分公司、运营二分公司结合工程具体实施情况,在充分做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的前提下,争分夺秒,抢抓工期。
“为了让工程尽早竣工、解决沿线噪音扰民问题,我们提前筹备各项准备工作,积极与施工方进行沟通,倒排工期,克服人员、材料、设备等多方困难,为工程项目按下了‘加速键’”。运营一分公司技术部车辆电气工程师杨帆严把施工“质量关”与“进度关”。
潘家园站、昌平东关站等20处便民用房项目建设也在有序推进。资源开发公司随时根据施工人员情况动态调整施工计划,加强施工组织,最大程度推进施工进度。同步协助经营单位办理报审报备手续,推进营业执照办理、经营人员政审等各项开业准备工作,确保12月底准时“上线”。
攻克难点
拧紧运营“安全阀”
为进一步保障乘客乘车安全和服务质量,机电分公司加快推进实施10号线全线45座车站站台门间隙探测装置加装工程,配合既有设备滑动门防夹挡板和瞭望灯带,构筑站台门间隙防护“三保险”。
“我们不断完善施工方案,在做好线缆和管路敷设、激光收发器安装以及激光主机调试的过程中,攻克了10号线曲线站台、激光发射器和接收器的固定等技术难点,已经完成了45座车站4608道站台门间隙探测装置加装工作。”机电分公司第四项目部安全质量室工程师陈超查看着生产计划表。
面对12月以来连续多日的大风天气,在持续低温的艰难施工条件下,线路分公司打破传统的施工方式,与各施工单位密切配合,做到“三早两快”,全力确保洞体清洁、双伞绝缘更换、道岔融雪施工及捣固机平台施工等重大工程有序推进,稳抓工程进度。截至目前,洞体清洁投入配合监管人员累计172人次,道岔融雪已完成9组,双伞绝缘子施工累计投入人力690人次,全力确保轨道安全“过冬”。
供电分公司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对年度重点生产工作进一步梳理优化,统筹安排各项生产计划,优先推进2号线10kV开关柜、断路器定期检修,10号线二期电源系统蓄电池设备定期检修和1-八通线牵引系统直流配电柜定期检修3项重点任务,合理调配人员力量,确保全年生产工作的顺利完成。
保障效果
云上教学不间断
为确保员工技能培训“不掉线”,人才发展公司及时启用“轨道交通云学堂”线上培训平台。选派专人进行培训管理,实时跟进培训学习进度,及时提醒督促学员按计划完成学习课程,严明纪律学风,确保线上教学培训质量;精心设计培训结业考试内容,及时检验学习效果;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掌握学员对培训的意见建议,动态做出优化调整。
截至目前,人才发展公司已开办线上培训100余班次、共计2350学时,培训学员19000余人次。
(供稿:北京地铁运营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