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年多的文物修缮和展陈布展,中法大学旧址国庆假期正式面向公众开放。与旧址同时开放的还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历程”两个专题展览,设在中法大学旧址的教学楼和礼堂,吸引市民游客前来参观。
中法大学旧址位于东城区东皇城根北街甲20号,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是一处西式结构、中式瓦顶的中西合璧建筑。中法大学前身是民国初期的法文预备学校,1920年改称中法大学西山学院,原校址在西山碧云寺。1925 年,文科迁至此处。中法大学曾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地之一。历经沧桑岁月,这里的教学楼、礼堂、图书馆书库等建筑及设施保留完整、风貌依旧。
目前,中法大学旧址内设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历程”两个专题展览。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专题展览重点展示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经过五四运动,进步知识分子在风云激荡中坚定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使之成为改造中国的思想武器的过程。展览不仅有236项文献文物,还有绘画、雕塑等作品,具有很强的教育性和观赏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历程”专题展览重点展示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两个展览融入百年建筑,通过大量文献文物、图片资料、艺术作品,结合历史场景复原、沉浸式阅读享受、多媒体影音体验等展陈形式,全面系统展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带领观众感悟百年党史蕴含的真理力量。
中法大学旧址于每周二至周日开放(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实行实名预约制。观众可提前7天,通过“北大红楼”或“中法大学旧址”微信公众号进行预约参观。
摄影 | 林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