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因你而美|无数次弯腰俯身是他们热爱这座城市的方式
2021-11-18 17:43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凌晨5点,天未亮,这座城市里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

东城环卫工人安娜已经骑上作业三轮车和队员们来到自己再熟悉不过的地方——长安街。这是她在这里工作的第17年。

入冬的北京凌晨室外气温1℃,寒意阵阵拂过脸庞。安娜一边走一边扫,扫帚的沙沙声有节奏地在寂静的大街上传得很远。

扫过之处,干净整洁的街面逐渐显露出来。

安娜是东城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一所北京站分队的队员,和她的64名队友一起,从早5点到晚23点间,负责东长安街东单路口到南池子南口两侧干路的清扫保洁。他们要赶在市民上班前,完成负责路段的清扫工作。

全天的第一遍清扫持续一个半小时,6点半,天光渐亮,长安街上的车逐渐多了起来,这是队员们短暂的中途休息时间。大多数人选择回到车上原地小憩,7点开始第二轮作业。当然,这也仅仅只是一天的开始,接下去,大家要对负责路段进行巡回保洁,确保路面的全天候干净整洁。

队员们每人平均要负责近5000平方米空间。短短200余米距离,安娜和她的队友们每天要走上万步,挥动扫帚上千次。除了路面清扫,同时还要完成路段内垃圾分类、城市家具擦拭、共享单车码放、清除小广告等工作。

长安街从东单至南池子南口两侧共设有31个双桶垃圾箱,每天三个班次分别指定专人循环进行垃圾分类工作。队员马炳辉熟练地将饮料瓶从垃圾箱里捡出,放入“可回收物”车内,队友将剩余的垃圾倒进“其他垃圾”车里,两人将箱体仔细消毒后归位放好。“我们都是随走随清,沿路看到垃圾箱就清理。”马炳辉说。

为防止结冰,擦拭工作一般要等太阳出来气温升高后开始。护栏、隔离墩、交通指示牌……经过仔细擦拭、刷洗,每天都保持干干净净的。

不停地重复弯腰、挥扫、捡拾、擦拭的动作是东城环卫一所北京站分队队员们的日常,一年365天往复如此,守护着长安街的最美颜值。

“不愧是首都,这街面都是能席地而坐的水准了。”前往天安门游玩的李女士感慨。“绣花”般精细的环卫工作,让市民游客“看得见、摸得着、感触深”。

“入冬以后,长安街两侧行道树落叶增多,清扫落叶成为我们的工作重点。”入职20年,看过长安街5000多个日出日落的队长梁丽琪介绍,“往往前脚刚扫完,后脚树叶又落下,所以要增加清扫频次,做到日产日清,肯定会比平时辛苦一些。”

南池子红墙边,队员郜意和侯婕妤一人将便道上的落叶扫至墙根,一人沿着墙根向前清扫推进,配合得默契无间。

大号编织袋是针对落叶季特别准备的,每年10月中旬到12月中旬用于临时收集存放落叶,防止飘散造成二次污染。

据了解,进入落叶高产季,东城区平均每天清运落叶约100吨,最多的一天达到200吨。通过人工清扫和机扫车作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及时清运,清扫的落叶或装包,或直接用挤压车清运至打包场。

在王府井大街路口,150余包周边清扫打包好的落叶纷纷运到这里,等待集中装车转运。

别看落叶轻,装满一整编织袋也有好几十斤,拆包装车也是件力气活儿。

需要不停地弯腰拆包、起身搬运,到车斗旁一卸、一提、一抖,手脚并用,使上点儿巧劲。

装包的落叶中难免混有其他垃圾,需要人工一一捡出。

对于装车过程中散落在周边的树叶再次清扫装车,这个环节工具铲更称手。

装车完成后,这些落叶将送至打包点,通过机械挤压的方式进行压缩打包,再外运至再生资源利用基地,用于农业生产,以此节约能源,促进循环发展。

说起环卫工人,你会想到“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辛劳,会想到“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笃定。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环境卫生是最直观的衡量标尺。这些忙碌的橙色身影是文明城区创建最直接的参与者,悉心呵护着你习以为常的整洁干净,也绘就了东城街头巷尾最美的风景。


图文 | 林萱


作者:

北京东城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