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门胡同“云”博馆|京城百姓——带您感受胡同里的民俗文化
2023-01-28 15:56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脸蛋儿上没有胭脂,而只在小三瓣嘴上画了一条细线,红的,上了油。两个细长白耳朵上淡淡地描着点浅红;这样,小兔的脸上就带出一种英俊的样子,倒好像是兔儿中的黄天霸似的。”这是老舍先生笔下的兔爷。

兔爷是北京独有的民间泥彩塑手工艺品,它的形象来源于月宫中陪伴嫦娥的玉兔。它是老北京祭月的一种风物,最早的记载出现在明末,距今已有400年历史。它既是祭月时用的神像,也是小孩的玩具,更是许多老北京人童年美好的记忆。

本期,安安将带您打卡一家藏在国子监街44号的民俗手工艺品店——“京城百姓”。

顶盔带甲,背后插旗,或威风凛凛,或面含笑意,和京剧人物颇有几分神似。瞧,店里摆放的兔爷,吸引了过往行人、游客驻足观赏。

“八月十五中秋节,家家户户吃月饼,请兔爷。象征着健康平安的玉兔艺术化、人格化后,就成了中秋时应令的儿童玩具。”店铺老板林博介绍道。

林博一直钟爱传统文化,一有时间就去参观博物馆,或逛胡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那时候安定门周边很多都是手艺人,我就经常看他们捏面人、泥人,自己也开始尝试动手做,捏个小玩艺儿,小猫、小狗什么的。”经过多年的学习探究,林博越深入其中,就越发地热爱。

兔爷看似简单,其实制作工序颇为繁复。单是制作原料就很讲究,挖泥取泥、生泥去性、浸泡去杂、反复摔制,然后根据要做的作品和泥的特性,还要在泥里配置辅料。漫长的原料准备期后,则是修坯、打磨、上底色,最后自然阴干,接着才能彩绘。“每一尊兔爷都是‘孤品’,因为是手工制作的,外形、大小、色彩、神情都是独一无二的。”

在尊重传统的前提下,林博对兔爷进行了创新。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林博制作的兔爷,大多体态圆润、笑容可掬、神采奕奕,让人一见就心情舒畅。“传统的兔爷大多表情严肃,金甲红袍、端坐于莲花塘上,形象比较单一,而我做的造型比较多变,更适合当下年轻人的审美。”

除兔爷的面貌表情,在题材和内容上林博也有所创新。传统兔爷的造型大多类似,穿着盔甲,和京剧人物的造型很像。“其实完全可以和现实生活结合,在兔爷的服饰上加入一些现代元素。”让兔爷有更多的应用场景,才能更好地融入人们现在的生活里。

现在的林博除了制作兔爷之外,还会走进学校,教授孩子们这一传统的泥塑技艺。“在过去,兔爷不只是应时应景的拜祭品,也是很多老北京人儿时的玩具。这样的传统好多人,尤其是年轻人都不知道了。所以我学习了这项技艺以后,就想着不光要把手艺传下去,也要把它背后的文化一起传下去。让孩子们亲自动手、亲身感受,慢慢喜欢上它,让这门手艺永远地流传下去。”

安定门地区街巷文化底蕴深厚,漫步其间,每一条胡同都有个说头儿,都有着自己的趣闻典故,时代风貌下蕴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而胡同里的民俗手工艺品所承载的,不只是曾经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祈愿,也是绵延深厚的京味文化。

街那头岁月古早

街这头生活悠悠

……

百姓不仅感受着胡同的文化熏陶

还在烟火中品味胡同里的宜居生活

闲暇时,约上三五好友

逛一逛胡同里的民俗文化店

一同感受胡同里的文化气息

挖掘深藏的故事


作者:

北京东城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