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东城区27院儿入选全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2023-02-16 09:53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2月12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公布了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遴选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东城区27院儿:以社会化运营激发城市街区文化活力”榜上有名。

全新社区营造理念

“文化磁石”激活胡同文化之美

27院儿是朝阳门社区文化生活馆所在地,因坐落于内务部街27号,便以其地址为名,被附近居民亲切称为“27院儿”。

朝阳门社区文化生活馆二十七院北京市东城区内务部街27号(灯市口地铁站A西北口步行450米)

作为街区更新中空间活化的典型范例,朝阳门街道通过升级公共服务设施、引入第三方运营机构等有效措施,令27院儿成为社区居民乃至全城的文艺爱好者分享交流、寓教于乐的空间和平台,每周开展的公共主题活动至少8场,涵盖戏剧、美术、亲子教育、舞蹈、建筑、艺术展览、文学、沙龙、工作坊、生活美学等。

法国艺术家的“梦境展”、文人雅士的古琴音乐会在小院内上演;在穿越历史的“复古派对”上,胡同奶奶们穿上旗袍起舞;年过七旬的社区居民杨凤英当起了咖啡主理人,成为流量担当……秉承“以艺术推动社区发展”这种全新的社区营造理念,运营方北京ONE艺术创意团队通过丰富多元的内容与灵活多变的空间整合,将27院儿打造成为物理空间的“文化磁石”,吸引老人、年轻人、青少年争相成为参与者、培育者,进而形成在地活化和可持续探索。

居民瑞莉是27院儿的“常客”,几乎每周都会来参加活动,“我和老街坊们在这个小院里收获了很多快乐,感谢27院儿为我们搭建了休闲娱乐和自我展示的平台。”

举办“元宵掌灯吉祥夜”新春文化活动

居民们围坐在小院里观看皮影戏演出

“27院儿为我们模特队提供了排练的场地。”居民米芝德告诉记者,不仅如此,在这里还活跃着社区的舞蹈队、话剧队等社区团体。“排练之余我们结识了许多新朋友,大家一起练舞蹈、排话剧,互相交流、学习,特别开心。”米芝德说。

27院儿联合内务社区发起“当我像你一样”社会公共艺术项目

据统计,自2016年9月开放以来,截至目前,27院儿共培育400余个文化项目,开展各类文化活动4200余场,服务人群超过14万人次。其中年轻人重新回归社区文化活动,参与占比超过55%;在地居民参与度逐年增长,目前已占参与人数的62%,满意度高达95%以上。为在地社区建立品牌型文化活动超过30个,同时还孵化了文化品牌矩阵,与在地形成互相扶持的共建状态,目前深度合作近百个、原创品牌15个。

持续推动创新发展

贡献公共文化服务“东城经验”

“27院儿是东城区抓住空间腾退与城市更新的契机、打造新型公共文化设施,以及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有益探索。此次入选全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是对东城区在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成果的又一次肯定。”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到,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2021年9月,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启动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遴选工作。经专家认真遴选,确定“东城区27院儿:以社会化运营激发城市街区文化活力”等51个案例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作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近年来,围绕“崇文争先”理念,东城区持续稳步推进公共文化发展,围绕服务效能和群众满意度做文章,大胆探索公共文化的社会化运营,制定出台《东城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专业化社会化运营实施方案》《北京市东城区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指导意见(试行)》等政策文件,解决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关键制约问题,健全制度体系,完善过程管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实现八街道百社区文体中心社会化连锁运营,覆盖率超过60%;推出景山市民文化中心(美后肆时),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手段精准分析群众需求,服务覆盖周边5公里群众;打造朝阳门社区文化生活馆(27院儿),建成集公共艺术、社区营造、公共文化研究、社会治理创新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社区文化中心。

优化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2022年,东城区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复检中取得了优异等次。

下一步,东城区将继续深入推进公共文化社会化运营,构筑公共文化新型空间、搭建社会力量参与平台,持续推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努力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东城方案”、贡献“东城经验”。

作者:

北京东城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