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文争先,风华正盛;国子文脉,千年不息。8月28日,2023东城文化月暨第九届北京孔庙国子监国学文化节开幕式在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举办。北京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赵卫东,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宋豪杰,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秘书长兼教育传播普及委员会主任石永奇,北京服装学院副校长邹游,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馆长吴明,东城区委书记孙新军,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海英等出席活动。国学文化专家,东城区相关单位负责人,学生代表、社区居民代表以及媒体代表参加了相关活动。
三千年古都,赋予东城万千气象。金秋九月,东城区策划推出2023东城文化月,旨在为国家级、国际性的文化论坛营造浓郁热烈的文化氛围,传承文化遗产、促进文化创新、推动交流互鉴、提升文化消费、增进文化福祉,全面提升“崇文礼敬”的城市形象。2023东城文化月以“‘崇文争先’在东城”为主题,强化文化资源整合,持续打造充满活力、兼容并包的文化高地,全面将区域文化软实力转化成为硬支撑。创新将文化特色与发展需求相结合,联动打造市民的文化节日,并赋予城市发展新的文化力量,充分彰显首都功能核心区的文化新魅力,共同谱写出城市繁荣发展的华美乐章。
2023东城文化月将历时35天,总体包括“3+4+N”的内容体系。活动期间,将围绕“代代相传、新新不已、美美与共”三大板块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其中,通过第九届孔庙国子监国学文化节、古建音乐季、“博物馆之夜”等30项活动,彰显东城区文脉绵延的城市意象,凸显传承的活动主题;通过开展北京时装周、“文化惠民东城行”、2023BIRTV视听产业基地(园区)论坛等24项活动,强化创新的活动主题;通过落地“影像中国”赏映分享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摄影大展15项活动,彰显互鉴的活动主题。此外,还将推出“书香东游记、古建探访录、文潮嘉年华、遇见文博美”四条打卡线路。通过举办文化月系列活动,将集中呈现东城区文化品牌最响亮、文化活动最密集、文化消费最惠民等特点,彰显全速推进“崇文争先”的首善气象,搭建城市宣介的舞台,打造市民的文化节日、东城的文化金名片,形成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生动实践。
据悉,本届国学文化节将通过联动东城文化地标,深度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开展“万世师表 国学大典”“大学之道 国学创新”“文教风行 国学联动”“春风化雨 国学讲堂”“海纳百川 文明互鉴”5大板块14项重点活动,促进中华传统文化代代传承、日久弥新,打造立足北京、辐射全国、连接世界的国学领域品牌文化活动。本届孔庙国子监国学文化节汇聚了众多专家学者和文化爱好者的智慧和热情,通过形式与载体不断创新,带领更多市民认识国学、了解国学、体验国学,实现中国传统文化时时不忘、代代传承。
锚定全国文化中心目标 描绘城市发展新图景东城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立足于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目标,肩负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东城区积极探索文化与城市的融合发展理念,构建文在城中、以文化城、文城一体的“东城路径”。东城留住老城的文脉、气质、肌理和底色,坚持传承保护与活化利用并举,让历史文化“金名片”绽放新光彩。突出城市的文化根基与底色,紧扣时代脉搏,以国家级、国际性的文化论坛举办为契机,驰而不息地建设国家中枢、千年古都、文化名城、人间画卷和宜居福地。注重发挥文化赋能作用,努力推动新时期文化创新创造,为“崇文争先”实践增添累累硕果。
从聚焦老城保护复兴到推进文物资源展示利用,从拓展文化新场景到完备公共文化服务,从文化内容创作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并体验着“文化东城”的活力与魅力。近年来,东城区全面推进“书香之城”“戏剧之城”“博物馆之城”“非遗之城”“中医药文化之城”建设,涵养大气开放、融荣共生的文化气象。坚持文化惠民,以独特的魅力吸引首都市民成为2023东城文化月的参与者、创造者、传播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丰富市民身边的文化圈、国潮圈、艺术圈,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加充盈、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东城区正在着力做好文化文明“敬”字文章,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让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底色更暖、成色更足。
文化如海,万川涌入,涓流汇集,因包容而成其大,因丰富而成其广,可载大舟,亦可浮一苇。金秋九月,共赴文化之约,2023东城文化月也将在全面展示城市历史底蕴和文化精华中,装点整个流光溢彩的金秋时节,展望着东城区文化发展更加繁荣、人民精神生活更加丰富的美好前景。
文字:区委宣传部 区文旅局
图片:张维民 张博 刘潋 王贵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