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化和旅游部 自然资源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关于公布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单位名单的通知》正式发布,东城区成功入选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单位。
东城区坚持“崇文争先”,以大格局谋划、多角度创新、高质量落实文旅融合相关举措,依托丰厚文旅资源,通过完善顶层规划、创新打造文旅新品牌、新场景、新产品,推动文旅融合向体验化、品牌化、场景化、数字化方向提档升级,满足主客文旅消费需求,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造文旅融合东城新范式。
文化底蕴深
高质量引领文旅融合新优势
文渊文脉深厚,筑牢“文化东城”建设的坚实基底。东城区文化资源数量、质量领跑全市,拥有国家级文保单位53处,历史文化保护区18.5片,占全市的43%,不可移动文物365项(384处),有代表性的历史名人故居和纪念地61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25项。人均拥有博物馆数量居于全市之首,万人拥有实体书店量指标均位居全市第一。演出团体79家,演出经纪机构293家,戏剧演出场次占全市的四分之一左右,占全国戏剧类演出市场近一成份额。
旅游资源富集,旅游产业“降密、提质、增效”成果显著。东城区旅游及相关配套资源丰富,拥有3处世界文化遗产,11家A级景区,41家星级酒店,商业、餐饮、交通等全要素资源配置齐全。同时,东城区持续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创新旅游产品体系,2022年旅游业地均收入在北京市各区县中排名第一。积极推动住宿业转型提升,旅游业降密、提质、增效成果显著。
文旅业态强劲,着力擦亮区域文化消费特色。2022年,制定《东城区文旅业态优化提升工作方案》,重点培育文博艺术、戏剧演艺、精品美宿、复合式休闲餐饮等文旅融合业态,同时与区域内文化资源进行特色联动和消费协同,在传统业态中注入体验式、沉浸式、社交化等新体验,实现了文旅融合新业态的增效提质。
政策集成强
品质化构建文旅融合新生态
注重规划衔接,为文旅融合发展奠定基石。东城区立足城市总规对于首都功能核心区功能定位,落实核心区控规“两轴、一城、一环”城市空间结构,出台《“十四五”时期东城区产业发展规划》,通过城市更新挖掘存量产业空间潜力,形成产业发展新动能,着力构建区域协调、功能互补、特色彰显的“两带、三区、多点”的产业空间新格局。以城市总规及核心区控规为指引,系统规划文旅融合空间布局。东城区“十四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要进一步合理优化地上的发展空间,按照文化功能分类,突破空间限制,优化“一带三区多组团”文化产业空间布局。此外,出台《东城区关于促进文商旅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谋划文旅产业发展新格局。
完善政策体系,为融合生态构建指明方向。东城区构建了以《“故宫以东”共创计划实施意见》为核心牵引,以《东城区进一步推进“戏剧之城”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东城文物“活历计划”实施方案》《东城非遗“焕新计划”实施方案》等多领域政策为支撑的协同发展机制,体系化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出台包括资金服务、金融服务、人才服务、培育服务、招商服务、空间服务、政务服务、管家服务共8类41个支持方向(领域)167条政策,建立东城区产业发展全要素政策服务包。
东城区“文菁”文化+产业基金2023年首场项目路演对接会。
2023年“文菁宣讲”系列活动。
加大资金支持,为市场主体壮大保驾护航。东城区全方位支持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近三年来政府资金投入在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领域的支出累计超过28亿元。通过实施“文菁计划”,组建文菁“文化+”产业基金,设立文化金融专营组织机构、风险补偿资金,构建金融资本与文旅产业的长效对接机制,为文旅产业兴旺扬帆助力。
文旅空间靓
聚焦老旧空间转型利用、重点商圈提质,拓展文旅融合发展新空间。东城区有序促进腾退及老旧空间转型利用,通过引入京味儿商业文化、艺术创意体验等业态,打造隆福寺、南阳共享际等一系列网红打卡地。“一圈一策”推动王府井、前门、崇文门等“五大”商圈改造升级,打造文商旅融合消费集聚区。
聚焦“文化金三角”场域建设,“点线面”构筑文旅融合新场景。围绕故宫-王府井-隆福寺“文化金三角”成立“故宫以东”文商旅联盟,发挥“故宫以东”品牌磁场效应为“文化金三角”等区域引进如艺术展览、沉浸戏剧、动漫、潮流市集等多元内容合作伙伴,立体化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新地标。探索跨业态融合和客源共享新机制,推出“文化金三角”多条主题线路,“故宫以东·城市度假文化金三角”作为唯一定位于城市的品牌,入选首批北京微度假目的地。
聚焦会馆有戏等重大项目带动,将文物保护利用纳入文旅融合新版图。实施“古建音乐季”“会馆有戏”等重点文旅项目,打造鼓楼“时间的故事”展览、“数字中轴”项目、“北京雨燕”精品研学教育等产品,推动宏恩观等文物活化利用,运用文物古建提供多样化文旅产品与服务,拓宽文旅融合发展空间。
聚焦文旅数实深度融合,打造城市沉浸式新体验数字新基建。东城区推动科技助力文旅消费场景、体验、服务创新升级,加速数字隆福寺、“故宫以东”城市文化互动平台等元宇宙应用场景,长虹影院“环游天地”项目、“你好!三星堆”光影艺术展、前门“慢坐书局”等沉浸式项目落地。
品牌效应显
创新性引领文旅融合新范式
金字招牌效应凸显,打造文化赋能城市发展的“东城范式”。东城区荣获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等14个“国字号”招牌,对全国各地文旅产业发展示范效应显著。东城区拥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2个(前门大街、王府井),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1个(前门大街),市级旅游休闲街区2个(王府井、隆福寺),北京网红打卡地(2020-2022年)共46家,2022年北京市扩大文化和旅游新消费奖励项目5个,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10个、建设基地1个,北京市文化旅游体验基地14个,荣膺多项文旅荣誉,打造国内外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故宫以东”区域性品牌示范效应显著,引领文旅融合发展新趋势。通过推出“故宫以东时间设计师”“故宫以东下午茶”等特色文旅产品,举办“故宫以东·指尖阳光”36小时极创赛、“X小时寻找北京”等全国现象级目的地营销事件,先后荣获文旅部评选的全国国内旅游宣传推广典型案例等多个奖项。创新实施“故宫以东”共创计划,推出内容共创、金融共创、数字共创等七大子计划,设置“共创合伙人”及“共创伙伴”两层机制,深入推动“文化+”产业融合创新。围绕文化消费策划举办“故宫以东 融·艺术季”文旅消费季系列活动,重磅推出“微风露台”“老城新夜”“有闲周末”3大主题产品,打造故宫以东体验官天团、年度品牌榜单、“故宫以东”文化消费体验空间、十条主题文化探访路等标志性项目,再度助力文旅产业、文旅消费双升级。
筑牢“大戏东望”品牌,构建“戏润全城”“全城有戏”演艺新生态。东城区不断擦亮“大戏东望”品牌,完善涵盖首都剧场、保利剧院等专业大剧场,国话先锋剧场、蜂巢剧场等特色小剧场的剧场业态集群。通过布局创作、演出、交流、展示、消费的五大文化平台,夯实组织、人才、空间、市场的四大发展基础,落实智库建设、资金投入、评估监测三大保障措施,形成“5+4+3”促进体系,全面推进戏剧之城建设工作。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东城实践”凝聚着文化与旅游的多方力量,彰显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担当。未来,东城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崇文争先”,做实“六字文章”,充分发挥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单位的示范引领作用,持续扩展“故宫以东”品牌影响力,树立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新标杆,以文旅融合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为我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贡献东城方案。
文字:区委宣传部 区文旅局
图片:区文旅局
部分图片来源于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