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京城夏天的消暑神器?
老北京豆汁儿
绝对占有一席之地
趁热嗦上一口
保准“神清气爽”
不过
如果您在品味传统豆汁儿时
喝进去得少
🤮yue出来得多
先别着急给出差评
不妨来东城再试试
↓↓↓
用这些方式打开豆汁儿
🫵豆汁儿“初学者”友好🫵
[ 01 ]
豆汁儿Dirty
📍入巷咖啡
来这里,解锁豆汁儿Dirty
一口“上头”
冰博克的浓郁
可以稍稍掩盖豆汁儿的酸涩
咖香在唇间四溢
却又夹杂了些许“酸爽感”
易于常人接受
却又不失豆汁儿的灵魂
藏在胡同里的咖啡小店
无论布局还是食品味道
总会带给人
意想不到的惊喜
入巷是一家杂货铺改建的咖啡馆
半是胡同人间的烟火气
半是岁月淬炼的咖啡香
除了豆汁儿dirty
入巷还有很多特调
都能带给你全新的体验
[ 02 ]
豆汁儿冰美式
📍再就业咖啡
豆汁儿美式有没有蒜肠味
那要试过才知道
当豆汁儿遇上冰美式
不仅解渴
还能给人一种“醍醐灌顶”的快感
最绝的是搭配上嘎嘣脆的焦圈
满满的老北京仪式感
再就业咖啡主打的就是
北京特色+出其不意
店里的桌子是老缝纫机改的
盛食品的器皿是中式小瓦罐
美食就更别出心裁了
糖火烧拿铁、二八酱双棒……
只要思路打开
万物皆可“京味儿”
[ 03 ]
豆汁儿冰淇淋
📍尹三豆汁
不得不说
东城的甜品已经“next level”了
尹三豆汁的豆汁儿味冰淇淋
奶香中夹杂着浅浅的豆汁儿味道
淡淡的酸味儿和绿豆味儿
刚好点缀奶油的甜腻
既保留了传统
又升级了味道
绝对“豆汁友好”
勇敢体验无负担
如果您还有余量
别忘一并感受下
二八酱口味或
豌豆黄口味的冰淇淋
米其林年年推荐的尹三豆汁
一碗豆汁儿只要3块
周围的老邻居就好这口
当然也有不少游客来此打卡
这里的豆汁儿不会“惩罚”不听劝的人
[ 04 ]
豆汁儿精酿
📍北京孩子
豆汁儿要一口一口地嗦
但豆汁儿精酿可以试试大口闷
这样豆汁儿独特的味道被稀释了
更多是精酿中夹杂绿豆沙的感觉
“来都来了”必须干一个
沿着沙井胡同走进去
当你听见充满京腔的“背景音”
就是到“北京孩子”了
小店不大但氛围到位
店里随处可见
印有“北京孩子”的物件
短袖、帽衫、杯子、钥匙链
满满老北京记忆
🔖豆汁儿番外
豆汁儿是老北京独具特色的传统小吃,据说早在辽宋时期就已在北京地区盛行,而豆汁成为宫廷饮料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事情。
乾隆十八年(1754年),有人上殿奏本称:“近日新兴豆汁一物,已派伊立布检查,是否清洁可饮,如无不洁之物,着蕴布募豆汁匠二三名,派在御膳房当差。”于是,源于民间的豆汁成了宫廷的御膳。
他们都爱喝豆汁儿——
老舍自称“喝豆汁儿的脑袋”……
梁实秋说,“我小时候在夏天喝豆汁儿,是先脱光脊梁,然后才喝,等到汗落再穿上衣服”,“自从离开北平,想念豆汁儿不能自已。有一年我路过济南,在车站附近一个小饭铺墙上贴着条子说有’豆汁’发售。叫了一碗来吃,原来是豆浆。是我自己疏忽,写明的是‘豆汁’,不是‘豆汁儿’”;
叶广芩写《豆汁记》,从自家的豆汁救了人命,写到东直门外粉坊豆汁是溥仪前御厨做的,再谈及隆福寺东边夹道的豆汁摊适合恋人约会……
戏剧表演大师梅兰芳的弟子,带四斤装的大瓶豆汁儿去上海,以飨尊师;
对吃颇有研究的文学大师汪曾祺,第一次喝豆汁儿连续喝了两碗。
所以说,豆汁儿的味道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但有人就好这口。
豆汁儿为什么是“消暑”的时尚单品?
豆汁儿是以绿豆为原料,将淀粉滤出制作粉条等食品后的剩余残渣进行发酵产生的,不要看它其貌不扬,但也曾是老北京的“解暑顶流”,原因在于它极富蛋白质、维生素C、粗纤维和糖,有祛暑、清热、温阳、健脾、开胃、去毒、除燥等功效。
夏日时分,盛一碗热豆汁儿,转着碗一口一口地吸溜进去,保准瞬间发出一身汗,瞬间“消暑”。
“豆汁儿脑袋”们
记得来东城喝豆汁儿
想消暑又怕豆汁太上头的“友友”
更要来体验豆汁“混搭美食”啦
文字:刘潋 李天骄
图片:林萱 入巷咖啡 苏国治 张维民 画家常小亮 小红书网友@路小杨Yang 小红书网友@慕小找不到北 小红书网友@啊林子 小红书网友@欣小欣欣很哇塞 小红书网友@再就业咖啡-大掌柜
部分图片来自大众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