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城市更新行动计划(2021-2025年)全文公布!北京经开区要做这些事……
8月31日,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北京市城市更新行动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北京经开区在这次通知中收到什么任务呢?和小亦一起来了解一下~
项目类型
(一)老旧楼宇与传统商圈改造升级
鼓励老旧楼宇改造升级,满足科技创新、金融管理、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提升建筑设计水平和建筑性能,致力打造安全、智能、绿色的智慧楼宇。深入挖掘存量闲置老旧楼宇,鼓励将其改造为城市运行服务保障人员宿舍和公寓,促进职住平衡。
鼓励传统商圈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商业业态优化、空间品质提升、营销模式创新、区域品牌塑造、管理服务精细、开放水平提高等进行全方位改造升级,拓展新场景应用、挖掘新消费潜力、提升城市活力。促进功能混合,创新服务供给方式,补齐短板。鼓励多元社会资本参与,提高业主和改造机构创新转型主动性,推动更新项目建立自给自足的“造血”机制。
目标任务:开展老旧楼宇和传统商圈效能绩效评估,依托大数据分析,充分考虑楼宇安全、性能及综合贡献率,加强与业主单位和投资主体沟通协商,建立台账,制定改造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到2025年,重点推动500万平方米左右低效老旧楼宇改造升级,完成22个传统商圈改造升级。
(二)低效产业园区“腾笼换鸟”和老旧厂房更新改造
积极支持既有低效产业园区更新,利用腾退空间建设产业协同创新平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建立产业园区规划使用性质正负面清单制度,疏解非首都功能,发展新产业、新业态,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
充分挖掘工业遗存的历史文化和时代价值,完善工业遗存改造利用政策,引导利用老旧厂房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现代服务业等产业业态,补充区域教育、医疗、文体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旅游、文娱、康养等新型服务消费载体。
目标任务:对需要改造或有升级改造需求的产业园区,以及属于产业禁限目录、不符合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要求、闲置低效的产业园区和老旧厂房开展评估。建立台账,制定年度计划,到2025年,有序推进700处老旧厂房更新改造、低效产业园区“腾笼换鸟”。
项目实施路径
(一)以街区为单元统筹城市更新
围绕城市功能再造、空间重塑、公共产品提供、人居环境改善、城市文化复兴、生态环境修复以及经济结构优化等方面对更新区域进行评估,梳理存在问题,科学划分更新单元,明确街区功能优化和环境品质提升目标。
制定各街区更新计划,整合各类空间资源,有针对性地补短板、强弱项。统筹推进街区内平房(院落)、老旧小区、老旧楼宇、老旧厂房等更新改造,促进生活空间改善提升、生产空间提质增效。加强街区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推动街区整体更新。
加强街区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建造,形成完善的公共空间体系。优化城市家具配置,推动市政设施小型化、隐形化、一体化建设。加强疏解腾退空间精细利用和边角地整治。加强公共服务设施、绿道蓝网、慢行系统的衔接,促进公园绿地开放共享。
(二)以轨道交通站城融合方式推进城市更新
加强轨道交通场站与周边用地一体化规划及场站用地综合利用,实现轨道交通特别是市郊铁路建设与城市更新有机融合,通过轨道交通场站一体化建设,带动周边存量资源提质增效。制定站城融合城市更新专项计划,结合轨道交通、市郊铁路重点项目,建设轨道微中心,促进场站与周边商业、办公、居住等功能融合,补充公共服务设施,创造更优质的开放空间,增加地区活力,提升城市品质。
(三)以重点项目建设带动城市更新
统筹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与周边地区城市更新,结合城市重点公共设施建设,梳理周边地区功能及配套设施短板,研究提出更新改造范围和内容。结合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周边地区老旧楼宇与传统商圈、老旧厂房与低效产业园区提质增效,促进公共空间与公共设施品质提升。
(四)有序推进单项更新改造项目
尊重居民、权属主体意愿,整合各类实施需求,鼓励各类单项项目更新。按照首都功能核心区平房(院落)申请式退租和保护性修缮、恢复性修建,老旧小区改造,危旧楼房改建和简易楼腾退改造,老旧楼宇与传统商圈改造升级,低效产业园区“腾笼换鸟”和老旧厂房更新改造,城镇棚户区改造等六种类型,在满足规划要求、实施方案合理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分别推进各类单项更新改造项目。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委城市工作委员会所属城市更新专项小组负责统筹推进城市更新工作,下设推动实施、规划政策、资金支持三个工作专班。推动实施专班建立城市更新行动项目储备库,实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为城市更新行动提供多类型、多方式、全周期的项目数据支撑;编制城市更新行动示范项目清单,为各类城市更新项目实施提供样板,形成经验并推广;编制城市更新行动政策清单,以小切口、微改革破解重点、难点问题。规划政策专班研究城市更新政策体系,协调各部门做好政策衔接,打好政策“组合拳”。资金支持专班研究城市更新各项投融资政策,吸引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城市更新。各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要落实主体责任,组织街道乡镇将各项任务落地落细落实。
(二)密切协作配合
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协同联动机制,加强政策创新,深化“放管服”改革,支持各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推进城市更新工作。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负责编制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牵头研究城市更新涉及的增加建筑规模、优化规划用途、混合建筑功能、置换土地使用权、分期缴纳土地价款等相关政策措施,在办理更新项目规划、用地手续方面加强指导。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牵头做好城市更新立法前期工作,指导各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探索建立城市更新项目综合实施方案会商制度,完善统一规划、统一立项、统一招标、统一施工、统一验收实施路径,牵头研究城市更新项目设计施工运营一体化招投标、简化施工许可审批、推进工程联合验收、细化工程消防规范等相关政策措施,制定更新改造项目建设导则,在办理施工手续方面加强指导。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等部门,要紧密围绕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两区”建设、数字经济、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深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五子”联动,制定完善产业引导激励政策,明确支持利用城市更新空间资源发展新产业、新业态的相关标准。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关于完善政府投资、财政补助等城市更新金融财税支持政策,创新建立城市更新基金、使用银行信贷资金和保险资金、使用住房公积金、开展REITs试点、发行专项债等金融支持政策。
(三)强化科技赋能
大力推进城市更新项目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注重运用区块链、5G、人工智能、物联网以及新型绿色建材等新技术新材料,以城市更新为载体,广泛布设智慧城市应用场景,进一步提升城市更新改造空间资源的智能化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绿色建筑效能,打造智慧小区、智慧楼宇、智慧商圈、智慧厂房、智慧园区,助力提升城市居住品质、提供便捷公共服务、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培育新兴消费模式。
(四)支持社会资本参与
研究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城市更新的政策机制,加快建立微利可持续的利益平衡和成本分担机制,形成整体打包、项目统筹、综合平衡的市场化运作模式。畅通社会资本参与路径,鼓励市属、区属国有企业搭建平台,加强与社会资本合作,通过设立基金、委托经营、参股投资等方式,参与城市更新。发挥社会资本专业化运营管理优势,提前参与规划设计。鼓励资信实力强的民营企业全过程参与更新项目,形成投资盈利模式。对老旧楼宇与传统商圈改造升级、低效产业园区“腾笼换鸟”和老旧厂房更新改造等更新项目,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可按照相应比例给予支持。完善标准规范,提高审批效率,创新监管方式,为社会资本参与城市更新创造良好环境。
(五)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各区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业务培训,做好政策解读,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广泛宣传城市更新成效。注重城市更新意愿征询和实施方案公示结果运用,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和参与,为顺利推进城市更新营造良好氛围。
城市更新行动政策清单
建设管理类政策
探索分区分类设置城市更新项目核准条件和标准,研究建立项目申报核准制度,组织相关单位针对项目综合实施方案开展会商,完善统一规划、统一立项、统一招标、统一施工、统一验收实施路径。
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各区政府、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完成时限:2021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