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回顾这些温暖瞬间,哪一个戳中了你的心?
2021-11-08 12:04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11月6日至7日,一场持续两天的“跳崖式”降温将北京正式拉入冬季,地上没过脚脖子的皑皑白雪,路上行人臃肿的穿着,公园里被冻成“冰雕”的松针,无不诉说着2021年冬季的“寒冷”。但天冷心不冷,天寒地冻中,北京经开区新冠疫苗加强免疫工作和常态化疫情防控不仅没有半点松懈,而且严中带暖,一张张照片,一个个散落在区内不同区域的暖心场景,如温暖的星火在人们心中升腾起一股又一股暖心能量,汇聚成“与新冠疫情战斗到底”的坚定信念。

坐标:北京扶正肿瘤医院接种点

暖心关键词 饺子 扫把 帐篷 热水

“没想到今天有饺子吃,还是我喜欢的猪肉大葱馅儿!”“我还是喜欢韭菜鸡蛋馅儿,你别说,要不是这顿饺子提醒,我都忘了今天是立冬呀!”11月7日中午,北京扶正肿瘤医院的工作人员就餐区,因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饺子热闹起来。原来,自作为新冠疫苗加强针(第三针)临时接种点启用以来,该院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连续多日加班加点投入到这场防范新冠病毒的赛跑中。为做好医护人员后勤保障,当日,该院特别将往常工作餐四菜一汤中的一菜换成了饺子,在立冬时节让大家感受到节日的关怀。冬日里,这份热腾腾的饺子不仅温暖了大家的胃,也让大家心中涌动起股股暖流。

而更多的温暖在此次降温前便早早到达。了解到本轮降温,该院在11月5日便启动了应急预案,提前找到施工方在接种大厅门外连夜搭建起一条帐篷长廊,为参与接种的市民遮风挡雪。与此同时,该院医护人员也与时间赛跑,在当天完成接种工作后,继续加班加点将院内医技楼大厅布置为应急候诊区,以确保群众在接种疫苗期间的御寒保暖。不仅如此,周末两天,该院还在留观区贴心准备了热水供接种群众饮用取暖。

但飘雪无处不至,11月7日上午,连续不断的降雪将接种大厅门前的地面打湿覆盖。担心接种群众不慎滑倒,该院接种队领队、护理部主任赵书云顾不上寒冷,找来一把大扫帚站在雪地里一遍遍清扫。很快,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加入进来,雪降得快,医护人员们清扫的速度更快,整整一个上午,大家每过10分钟就会接力清扫一次,从点滴细节守护群众接种疫苗时的安全。

11月7日中午,立冬,北京扶正肿瘤医院特别将往常工作餐四菜一汤中的一菜换成了饺子。

坐标:大雄郁金香舍社区接种点

暖心关键词 雨伞 纸箱子 电暖器

白大褂里穿上羽绒服,腿上盖着大棉服,鞋子里贴上暖宝宝,椅子边放着电暖器……为方便社区居民就近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周末两天,经开区的新冠疫苗接种移动大巴开进了大雄郁金香舍社区,并结合现场条件,将登记处设在了居委会隔壁的24小时城市书房几平方米见方的门厅内。天气寒冷,居委会社工们找来电暖器、拿出棉服和暖宝宝,为驻点医护人员送去温暖。

温暖不只属于医护人员,也通过现场驻点工作人员传递到居民身边。11月6日,冰凉的雨水裹挟着寒风从天而降,撑伞前来接种疫苗的居民在社区北广场上排起长队。设在居委会活动室的留观区有10米左右的露天距离,看着大家接种完疫苗下车时来不及撑伞,荣华街道负责维护现场秩序的安巡员们立即化身“暖男”,撑起一把大伞一趟一趟将居民护送至留观区,避免大家被淋湿。

连夜搭建起一条帐篷长廊,为参与接种的市民遮风挡雪。

一天雨水,一夜降雪,11月7日清晨,一觉醒来的大地已被厚厚的积雪覆盖,为保障接种现场安全,物业的保安师傅们也早早行动起来,拿起铲子、扫帚快速清理积雪,露出地面。但雪却没有停止的意思。如何尽量保证地面干燥,降低湿滑带来的安全隐患?社工们想到了小区里的收废品的师傅,得知来意,这位师傅没有犹豫,当即慷慨相助,及时为工作人员提供了若干纸箱子铺在地面上,为居民接种疫苗创造安全环境,尽己所能为新冠疫苗接种服务贡献一份力量。

坐标:天华园二里社区居委会

暖心关键词 电话 门磁报警器

“喂,您好,我没有去过疫情风险区,但健康码不知为何显示异常,邻居说可以联系居委会,您快帮忙瞧瞧怎么处理?”“别着急,先跟我详细说说怎么回事。”“您好,我们目前在外地,打算下周回北京,想跟社区提前报备下信息。”“需要的,我这就帮您登记。”周末两天,天华园二里社区居委会的灯光和社工们一起为社区常态化疫情防控值班。办公室里,李冉正忙着一边操作电脑核查信息,一边接打电话,双手倒腾不过来时,她把脑袋向左一歪,熟练地将电话夹在左脸颊和脖子之间。

贴心准备了热水供接种群众饮用。

为做到第一时间处理、应答,大家的办公时间从白天到晚上,24小时待机,办公地点从居委会到社区再到家里,随时随地。

加班加点值守的不只她一人,此刻,在她身后的工位上,另一位小伙子也同样聚精会神地盯着电脑,两手不时噼里啪啦地敲击着键盘。在他面前的桌面上,整齐摆满了两排白色的小装置。“这是门磁报警器,用于安装在社区内处于居家医学观察的居民家门上,这些之前用过的出了点儿小毛病,所以我们就利用周末时间赶紧调试调试,方便之后使用时能及时派上用场。”他回复着记者的疑问,手里的活儿始终没有停下。

记者:于晓玲


作者:

北京亦庄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