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好时,人们纷纷出游踏青。但是对于一些有过敏体质的人来说,这个季节外出会被各种各样的过敏所困扰。
最近走在大街上,戴护目镜和口罩的身影越来越多,这副打扮一方面是为了防新冠病毒,另一方面,是为了抵抗无孔不入的花粉过敏。
进入春季后,花粉浓度增高,冷暖空气频繁交流,紫外线变强,不少人出现了打喷嚏、流鼻涕、流眼泪、皮肤瘙痒等症状,这可能是花粉过敏引起的花粉症。
可别小瞧了花粉症,在极端情况下,花粉症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到底什么是花粉过敏?哪些花的花粉会引起过敏?如何有效预防花粉症?
花粉症 全身性的免疫反应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花粉症的发病每年都会出现两个高峰时段:4-6月份的春季高峰和8-9月份的秋季高峰。花粉过敏不仅让人难受,潜在的危险也不小。
“花粉过敏”学名为“季节性、过敏性鼻结膜炎”,最常见的症状包括鼻子难受、打喷嚏、流鼻涕、眼睛痒、流眼泪、眼肿等,有的人还会出现皮肤过敏、咳嗽,严重者还会出现哮喘,还有一些患者因为冲服花粉制剂导致腹泻。
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蒋子栋表示,过敏并非因为人的体质差、免疫力低,而是一种防卫过当。也就是说,花粉过敏是由于人体免疫系统对其产生过度反应而导致。
过敏原 树花粉和野草花粉为主
为了避免过敏,有些花粉症患者见到鲜花便离得远远的。不过,武警总医院风湿免疫内科副主任医师岳红红表示,常见的美丽鲜花,其花粉往往不是过敏原;如果接触后没有出现不适就不必太过害怕。
事实上,引起过敏的主要是树花粉和野草花粉,或者说是那些长得不太好看的植物花粉。在我国北方地区,春季花粉过敏的过敏原主要为树木花粉,如杨树、柏树、桦树、榆树、柳树、槭树等;秋季最常见的花粉过敏则通常源于杂草花粉,包括艾蒿、葎草、藜科、豚草等。这些植物的花已经退化,一般小且不显眼,也没有香味和蜜腺,繁殖时主要靠风力传播花粉,因而被称为“风媒花”。
“风媒花”的花粉在空中传播时,量通常非常大。花粉量越大,在空气中飘散的时间越长,就越有可能被过敏体质的人接触到,从而引起过敏反应。4月中旬,北方一些地区常见的“柳絮过敏”其实也是由花粉引起的,柳絮是花粉的种子,而引起过敏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花粉。
治疗方法 提前预防更有效
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主任、主任医师王良录建议,过敏患者最好提前采取预防措施,这比发作后用药更有效。花粉过敏引发的鼻炎、哮喘有明确的发作时间,患者可以据此进行预防用药。如果花粉过敏导致眼睛结膜症状非常明显,可以提前两周左右使用色甘酸钠;鼻子不适的症状特别突出,可以提前一周激素类鼻喷雾剂;哮喘症状严重者可以提前一周吸入激素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花粉过敏是由IgE抗体引起的,患者也可以提前两个月注射抗IgE的抗体,这能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如果当地条件允许,还可以到变态反应科就诊,明确过敏原。知道自己对什么花粉过敏之后,可以采取对应的脱敏治疗,即学术上所说的“免疫治疗”。一般来说,免疫治疗的疗程需要3-5年,在开始治疗2年后才会见到比较明显的效果。经过5年左右的脱敏治疗,患者在花粉季节的过敏症状将明显减轻,甚至不出现症状,且疗效可以维持相当长的时间。
《亦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