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2022年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出炉。跨过中考的亦城学子们将面对更加广阔的天地。从初中到高中,该如何平稳过渡?高中三年怎样进行规划学习?家长又该如何参与其中?针对这些家长和学生们最关心的话题,北京经开区融媒体中心和教育头条联合推出《亦城教育面对面》线上访谈栏目,在中考出分之际通过专家解答、名师引导,让考生对自己的高中生涯有更加系统的规划、对人生道路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同时也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获得良好的指导策略。
晚上19点,直播准时开始,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学业规划研究中心主任杨娟、北京十一学校学术委员会轮值主席王笃年、人大附中经开学校副校长韩东、北京市亦庄实验中学副校长常晟四位嘉宾现身直播间,帮助广大考生充满信心地奔赴未来的高中生涯。
高中学习进程大大加快,学习的深度与广度也有大幅度的提升,很多进入高中的学生都存在着不适应的过程。“如果说高中课堂上学的是如何‘包饺子’,那做的练习就是如何‘包包子’,而考试题是如何‘蒸烧卖’。”北京师范大学学业规划研究中心主任杨娟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来指出思维模式转变的重要性。学生们想要避免这只“拦路虎”,平稳顺利地过渡到高中生活,需要在假期做好三件事:做好精力管理、注意时间管理、坚持阅读。
杨娟对“坚持阅读”进行重点强调,她表示,现在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都开始注重情景化出题。相对于初中阶段的“学什么就考什么”,高中往往以最新的学术论文、时事政治等作为素材背景,不仅增加了题干的长度,更弱化了题目中考点的呈现。坚持阅读不仅能为孩子们提供了解世界的窗口,更能够增强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积累到一定程度,理解题目自然游刃有余。
北京十一学校学术委员会轮值主席、正高级教师王笃年对杨娟的看法表示赞同,在他看来,学生们不仅要训练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更要强化自己的学科思维能力,“我见过很多学生中考化学成绩非常好,甚至考满分,但是到了高中就跟不上。”王笃年认为,这正是因为缺乏了阅读理解能力的学科思维能力的积累、历练。
为了让这些准高中生能在高中一开学就赢在起跑线上,很多家长在这个暑假都为他们报名了各种辅导班,对于这种现象,王笃年持否定态度。“自学自研”,他提出了四个字的建议,如果学生们想要提前学习高中知识,可以买一套教科书,来训练自己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思维方式转变之后,接下来要做的便是高中阶段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巩固。“我们为什么学习?”人大附中经开学校副校长韩东抛出了一个简单却又引人深思的问题。韩东认为,学习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心存远大理想与抱负,这样才有发展的驱动力,才能走得更远。在北京亦庄实验中学副校长常晟看来,学校也应给学生们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我们能给学生提供多一种学习方式,就意味着能带给他们多一种激发学习的可能,最终能帮助这个孩子唤醒他心中的巨人,成就他自己。”
2020年起,北京市实行科目选考,这项政策不仅给学生们带来了更多发挥的可能性,但也给相当多的学生和家长带来了“选择困难症”。如何做好选考科目的选择,杨娟表示不能只看成绩,更要看将来大学专业和从事职业的选择。“学生和家长可以去关注一下国家的发展战略、未来几年的重点建设领域,同样要留意的还有近几年走向没落、可能会被消减的专业,对选考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此外,杨娟建议孩子们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可以通过专业的测评软件来进行自我探索,预测自己在不同学科中的发展潜力,以此为选考做好准备。
最后,在孩子们高中三年的奋斗生涯中,家长应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提供怎样的帮助与支持?在杨娟看来,家长不仅要有控制欲,还得有控制力,“为孩子们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是基础,更重要的是为他们提供一个充满温暖与爱的家庭环境,这对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杨娟说道。(史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