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呼吸的城市之湖泊探访:一片湖水的使命
2022-07-19 17:07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绕过公园入口的s型栏杆,穿过两边栽种着茂盛植被的健步道,视野豁然开朗,通明湖就在眼前。近观可见湖岸边芦苇丛生,盛夏荷叶片片,荷花掩映其中;远眺可望水中央浮岛错落有致,水面不时有水鸟略过。这片位于北京经开区东南角的大型湖泊,从“出生”起就被打上了多重标签,除了给城市带来美丽景观、给市民们提供休闲场所,它还肩负着确保水安全、提升水环境、修复水生态的重要使命。

这片区域位于亦庄路东区,通惠排干与凉水河在此交汇,因为地势低洼,曾存在极高的内涝风险和安全隐患。当年,面对这样的情况,经开区化劣势为优势,决定按照20年一遇洪水的排涝标准,设置东、西两个内涝调蓄区,即为通明湖。“对于一场雨来说,它在每个地方形成的风险是不一样的,通明湖解决的就是我们本区排不出去水的问题。”“海绵城市”与“韧性城市”方面专家蔡雳说。越走近通明湖,越可以感觉到地势的不断降低,因为被深挖,湖泊拥有了2米左右的调蓄水位,下大雨时雨水便可顺着斜坡汇入湖中。同时,连接凉水河的退水闸将处于关闭状态,待凉水河洪峰过去再将闸门提起。

西侧通明湖的退水闸。

2019年,经开区按照新城规划中防洪排涝的新标准,对通明湖及排干渠进行清淤工作,清除的5万余方淤泥用于亦庄新城滨河公园景观项目。雨来了,湖有了,景观水源预备了,考虑到“蓝”“绿”结合,2019年国庆节前夕公园建起来了。蔡雳告诉记者,水安全是最首要的,要在满足第一功能的基础上再进行景观美化。

改造完成的通明湖公园不仅在解决城市内涝能力上有了进一步提升,也在改善水质、涵养水源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透水路面、雨水花园、植草沟……海绵城市建设的痕迹随处可见,都“藏”在公园中看见或看不见的角落。除此之外,站在通明湖岸边的观景台上,向湖心观望,6座浮岛上水生植物郁郁葱葱,能够吸收水中氮磷、抑制藻类生长。浮岛上安装的太阳能解层式曝气机结合水中的推流机双管齐下,让水“活”起来。

不同于博大公园中“孤零零”的高、低湖,因为有通惠排干和凉水河的“地下支援”,通明湖底并不用做防水处理,它不用担心蒸发,也不用担心下渗,它和湖岸边及护坡上利用植物根茎为水质净化出力的水生鸢尾、美人蕉、香蒲和芦苇等一样自由,完成着提升水环境、修复水生态的使命。

在通明湖的带头示范下,经开区于2019年印发《亦庄新城雨水排除规划》,从亦庄新城全流域出发,一批新的“通明湖”装点起这座城市,不仅让市民们生活在更加安全的城市环境中,也让诗意与远方的梦想逐渐照进现实。

融媒体中心:史明阳


作者:

北京亦庄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