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简称北电科)航空工程学院电气技术系党支部书记张丽荣的办公桌上,一架彩虹-5无人机模型在一本本专业书籍的衬托下显得格外俏皮。张丽荣郑重地将无人机模型摆放到了航空文化展示墙上,因为它承载着学校深化校企合作、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改革,为国家培养无人机技术及应用领域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大使命。在经过半年的筹备后,近日,北电科与彩虹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彩虹无人机)依托“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合作创办“彩虹无人机订单班(简称彩虹班)”终于正式步入教学阶段。
强强联合
畅通订单式人才培养路径
彩虹无人机作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十一研究院控股上市公司航天彩虹无人机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其主要产品彩虹系列无人机战绩卓越。今年三月,彩虹无人机相关负责人走进北电科航空工程学院实训基地,开启了校企合作之旅。北电科也成为了彩虹无人机目前唯一合作的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
“初次对接中,彩虹无人机对我校航空专业群专业建设和发展情况进行了了解,并对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社会培训等进行探讨,初步达成无人机人才定向培养意向。”张丽荣告诉记者,虽然航空工程学院去年才成立,看似年轻,却拥有不凡实力。早在2015年,北电科就开设了航空维修类专业,成为北京最早开办航空维修类专业的高职院校。2018年,又与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共同成立了航空工程技术学院,成功搭建了“校-企-校”人才合作培养平台。去年,北电科将成立航空工程学院作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国务院《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的具体举措,和围绕首都产业发展办专业的有益探索,为更好地服务首都航空产业的发展,向民航企业精准培养更多高端飞机维修人才积蓄了力量。据统计,如今,北电科航空专业在校生规模近千人,每年可向社会输送300多名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锚定需求
缓解无人机人才紧缺局面
今年4月,北电科和彩虹无人机签署了订单人才培养协议,双方决定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评价考核、实习实训等方面进行合作,共同推进人才高质量培养。
“非常感谢学校能够为我们定制化培养急需紧缺的无人机应用人才。”彩虹无人机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学校丰厚的人才资源与教育平台将为公司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人才布局带来新动能。而对于北电科而言,人才培养协议的签订作为创造品牌、深化合作的良好开端,有利于学校构建满足企业需要、符合行业、社会等多方评价标准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互利双赢,打造校企深度合作新典范。据了解,为了推动“彩虹班”的顺利开展,北电科一方面深入了解彩虹无人机对订单式培养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完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加强人才交流、推动优势互补,激活校产教融合新引擎。“学校和企业合力打造了产教融合的榜样和标杆,实现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为培养适应无人机技术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奠定了基础。”张丽荣告诉记者,目前双方已经加快了共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无人机生产、运维、保障人员的步伐,此举将有效缓解当前专业人才紧缺的局面。
深化合作
实现人才供需两侧精准对接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可以直接为用人单位培养实用型人才,避免了人才培养的盲目性,同时也实打实促进了学生就业。“与彩虹无人机合作既是服务首都航空航天产业发展需要,也是实现人才供给侧和需求侧精准对接的重要举措。同时,也填补了学校无人机专业的空白。”张丽荣说,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彩虹无人机相关负责人在开班第一天,就对“彩虹班”的首批学员进行了专业教育。而北电科也在前期对接中,向彩虹无人机提出了“对上下游相关企业进行学生就业推介,为学校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创业的岗位和机会”的希望。“我们要树立技能成才的信心和技能报国的决心,担当发展无人机技术的使命,立志成长为大国工匠,为首都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彩虹班同学郑嘉毅在代表新生发言时说道,字字句句充满了对肩负重任的认识以及对未来的向往。据了解,他们将在这里度过两年半的学习生涯,待到完成了生产、维护、保障类专业课程的学习后,方可奔赴锦绣前程。
“我们将不断完善校企协同创新对接机制,拓展更多就业岗位,推动更多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落地落实,为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保驾护航。”在采访结束时,张丽荣告诉记者,未来学校将继续全面深化校企合作,倾听企业意见,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改革,全面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融媒体中心:齐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