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企业发展,销售及订单、生产规模增加,产品组合优化助力平均销售单价小幅上升……近日,北京经开区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上市企业纷纷公布三季度财报。下半年以来,面对疫情的挑战,多数企业呈现稳健发展的态势。从财报上看,稳中有进、稳中见韧的数据,展现了经开区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上市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北方华创财报显示,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0.12亿元,同比增长62.1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86亿元,同比增长156.13%。其中,第三季度营收45.68亿元,同比增长78.11%;归母净利润9.31亿元,同比增长167.70%。由于电子工艺装备和电子元器件业务下游市场需求旺盛,北方华创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实现生产和供应链的有效运行,确保了客户订单及时交付。
中芯国际财报显示,2022年第三季的销售收入为19.0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4.24亿元),环比增长0.2%,同比增长34.7%;2022年第三季毛利为7.42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2.24亿元),同比增长58.6%。中芯国际管理层评论称,虽然三季度出货量略有下降,但平均销售单价因产品组合优化小幅上升,收入和上季度持平。公司全年收入预计在73亿美元左右,同比增长约34%。
京东方财报显示,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27.44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52.91亿元。根据市场调研机构数据显示,其在LCD领域全球整体出货量及五大应用领域出货量均持续保持全球第一。从独家供货荣耀8平板电脑,到独供的华硕首款超大尺寸折叠笔记本Zenbook 17 Fold重磅上市,再到搭载京东方独有的ADS Pro高端LCD显示技术解决方案的海信U8H超高清电视发布,第三季度京东方携手多家全球知名客户接连推出一系列行业领先的创新产品,都体现了其在创新驱动企业发展中的显著成果。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作为经开区四大主导产业之一,其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人才政策、科创政策、配套服务政策日臻完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新创业热情持续高涨。2021年,经开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总量居全市第一。目前已形成以京东方、中芯国际、北方华创、集创北方等企业为龙头的一批特色产业集群,成为支撑北京工业经济和高精尖产业发展的主要增长极之一。(融媒体中心 吴怡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