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是城市成长的年轮,也是可触摸时代的记忆。从“小红楼”到“小白楼”,再到博大大厦,见证着北京经开区从工业小区到亦庄新城的成长。
△1993年的“小红楼”。经开区档案数据中心/供图
“小红楼”是北京经开区梦想启程的地方,它是北京经开区管委会首个正式办公地点,位于万源街3号,1993年4月26日投入使用。开拓者们为尽快到经开区办公,需建设办公楼,分管规划的管委会副主任亲自设计结构图,分管建设的副主任亲自当起“施工队长”组织盖楼。墙外“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抓住机遇,真抓实干”16字标语,既是改革开放留下的时代烙印,也是北京经开区初创者不忘初心的真实写照。2020年,“小红楼”华丽转身为承载历史记忆的区史馆,承担起新的使命,以“小红楼”精神,浸润丰富着亦庄新城的发展之脉和精神内涵。
△1994年的“小白楼”。经开区档案数据中心/供图
“小白楼”,即北京经开区培训中心楼,它是北京经开区改革发展的摇篮,也是北京经开区第二座办公楼,位于万源街4号。1994年4月,管委会各部门正式入驻办公。此时,北京经开区的办公条件已得到改善,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并对标国际惯例,全面提升干部涉外知识与专业技能。“小白楼”是北京经开区干部紧跟改革开放步伐,长才干、拓视野的源泉之地。如今,“小白楼”是北京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所在地,践行着“便民、高效、公开、廉洁”服务理念。
△2004年的博大大厦。经开区档案数据中心/供图
△2023年的博大大厦。融媒体中心 张磊/摄
博大大厦是北京经开区高质量建设“主阵地”,是工委、管委会目前办公楼,位于荣华中路15号。2004年8月,北京经开区工委、管委会各部门正式迁入办公。博大大厦层高20层,外形稳重端庄,既具典雅风格又富有现代气息,汇聚着北京经开区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赋予这座新城新的活力。如今,博大大厦周边绿荫覆盖,高楼林立,一代代创业者、建设者继承改革创新精神,不忘初心,持续不断书写亦庄新城新的故事。
编辑:徐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