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邓支队”是抗日战争初期活跃于北京周边的一支著名抗日武装,实际为两支独立支队,一支为“宋支队”,一支为“邓支队”,分别来自于120师、晋察冀军区。
“宋支队”番号为雁北支队。1937年9月,以120师358旅716团第2营为基础组建雁北支队,进军雁门关以北地区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由716团团长宋时轮任支队长兼政治委员,因此又称“宋时轮支队”或“宋支队”。
“邓支队”番号为晋察冀军区第6支队,1938年初,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政治委员邓华,率第1支队3大队组建晋察冀军区第6支队,挺进平西地区,开辟了平西抗日根据地。邓华任第6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因此又称“邓华支队”“邓支队”“平西支队”。
冀东地区是连接华北、东北的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也是日伪统治基础十分坚实地区,1935年,日本在关内扶植的第一个伪政权就位于此地。为开辟冀东抗日根据地,1938年4月,120师“宋支队”东进平西,5月到达平西后与“邓支队”合编为八路军第4纵队,宋时轮任司令员,邓华任政治委员,“宋邓支队”就此诞生了。此时的“宋邓支队”总兵力只有五千余人。
1938年6月,八路军第4纵队由平西出发,兵分两路取道平北,挺进冀东,支持冀东大规模抗日武装起义。大部队经过延庆的白河堡、千家店的时候,在花盆村迂回歼灭伪满洲军,打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
花盆村位于延庆城东北一百四十里的深山里,这一带原属热河省丰宁县。南距千家店三十里,东与怀柔区毗邻,北与河北省赤城县接壤。四周山峦起伏有淮北山水之美,山中乱石林立有西岳华山之险。本是山清水秀的好地方,但1933年秋,伪满洲国在千家店、花盆地区建立保甲制,在千家店设立警察分所,大好河山从此披上了一层阴霾。
宋支队的1营和支队直属骑兵连、重机枪连为断后部队,在支队政治部主任伍晋南指挥下顺利进入千家店。不远处一名通讯兵疾步跑到伍晋南马前,递上一份刚刚得到的情报。
伍晋南接过纸条:“伪满洲军已到花盆村,约四、五十人。”看罢情报,迅速找来了1营营长唐家礼、教导员王季龙,向二人做了敌情说明。
“这帮败类又要向当地的百姓要粮派款了。”
“干掉他们?”唐家礼愤恨地说。
“对!不能让他们得逞。”王季龙也愤愤地说。
伍晋南指着不远处的山梁:“这里大部分是沙石坡地,村南有一座孤山,南北走向,山上乱石林立,地形有利作战。王指导员,你率1、3连在前,我和唐营长率2、4连和机枪连在后,迅速向花盆行军!”
“是!”
部队在夕阳的余晖中向东疾行,直奔花盆村。接近花盆村时,营特派员詹大南率骑兵连,赶上来走在前头,王季龙率3连紧跟其后,其余的队伍走在最后。
夜幕悄悄地降临,山间的天色很快被黑夜笼罩起来。此时,3连已经逼近了孤山的山根。王季龙准备带着3连从山根的东侧绕到花盆,从东面包围村子。行进中队伍悄无声息,战士们尽量放轻脚下的步伐,以免惊动敌人。突然,一个战士听到孤山上有人说话。王季龙也听到了山上的声音,3连立刻停止前进,原地隐蔽待命。
王季龙悄悄地叫过3排长王家胜,伸出两个手指,又向山上传出声音的方向指了指。王家胜立刻心领神会地一点头,向身后一招手,两名战士来到他的身边。王家胜带着两名战士,在黑夜的隐蔽下,蹑足潜踪上山侦查。
黑夜的山路只能看清脚下的小路,几步远的前方都被黑暗吞噬着。战士们不敢发出半点声响,悄悄向前逼近。三条黑影顺着声音的方向爬到了山顶。王家胜隐在树后,观察着不远处的动静。离他二十米的山顶上,一头瘦骨嶙峋的毛驴,正啃食着石缝边的青草,离着驴子几步远的地方堆着一垛不高的稻草。十来个伪军,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有的围坐在树下,睡意朦胧地东倒西歪,有的躺在空地上,头枕着步枪鼾声如雷,只有一个瘦小枯干的伪军,端着枪漫无目的地向四周张望,看样子是在放哨。
三条黑影原路返回,王家胜在王季龙的耳边轻声说:“山上有十来个伪军,从何处来?哪一部分?都不清楚。这里应该只是敌人的小哨。”
王季龙听了汇报之后,微微一点头:“干掉他们,记得抓几个活的回来。”
在夜幕的掩护中,王家胜领着战士们悄悄往山上爬。战士们在黑夜之中,仅凭着手中刺刀,十五分钟便悄无声息地拿下了孤山头的小哨。
八个俘虏被堵住嘴押下孤山。王季龙审问俘虏时得知,这一拨敌人是汤河口村来的,属伪满洲军35团的第2营,团长阎冲,该营除副营长是日本人外,全系伪军,共四百多人。他们听说千家店来了八路军,奉命来此侦查情况。现在部队在花盆村中,营里派他们在孤山上站岗放哨警戒八路军。
王季龙笑着点点头:“说的都是实话?”
“都是实话,都是实话……”
王季龙命王家胜看押这几个俘虏,自己只身向队伍后面疾奔。见到伍晋南和唐家礼,王季龙将侦查到的敌情做了汇报,然后问道:“怎么打?”
伍晋南思索片刻,下达指令:“利用孤山的有利地形,1连1排郝志高带全排坚守孤山,以火力压制村里的敌人;2连、3连由连长毛凤旺、指导员何志成带领,从孤山左、右两侧包抄占领高地有利地形,阻拦敌人上山;王季龙带领3连主攻村里的敌人。”
伍晋南作战前部署的同时,花盆村的敌人也在夜幕的掩护下悄悄向孤山上运动了。原来孤山小哨的那个瘦小枯干的伪军一见人影晃动,连屁都没敢放,夹着枪溜下山,像受惊的兔子一样撒腿跑进村子,向村里的伪军报告了情况。伪军听说八路军拿下了孤山上的小哨,知道八路军已经到了眼皮底下,不敢怠慢,也立即出动,企图占据有利地形。
黑暗中,王季龙发现敌人偷偷上了孤山,当即命令部队:“迅速上山先抢占地形制高点!”命令一下,敌我双方同时向孤山顶发起冲击。1排长郝志高想要迂回到敌人后面进行攻击,却被王季龙拦住:“郝排长,你带战士们在山下接应,我带3连十一个人冲上去。”
说罢王季龙带了3连十一个人冲上山头与敌人展开激战,顿时火舌划破了茫茫的黑夜。半个多小时后,3连的子弹、手榴弹全都打光了,缴获敌人的子弹箱打不开。敌人还在进攻,由于敌我力量悬殊,王季龙命令:“撤!”
敌人控制了孤山,战斗进行得很不顺利。王季龙、唐家礼,伍晋南,詹大南汇集到一处,重新部署。
詹大南说:“敌人装备虽好,但没有作战经验,地形对我们是有利的,孤山西侧的山包较高,能发扬火力优势控制孤山。”
王季龙焦急地望着孤山的方向:“一定要在天亮前消灭敌人。天一亮,敌人发现了我们的实力,我们就被动了。”
“对!”詹大南坚定地说,“我率2连担任突击队;王季龙你率1连做预备队;4连连长郝玉英率1个排,带上五挺轻机枪,占领孤山西侧的高山包,以火力压制敌人;骑兵连沿孤山东侧的河沟迂回向前截击敌人。”
詹大南抬头看看幽蓝的夜空,继续说道:“近战、夜战是我军的优良传统,一定要利用有利的时间,天亮前解决战斗!”
“是!”
此时,已经凌晨三点钟了。山中的夜风一阵紧似一阵,夜风过处无数的树枝在黑暗中摆动,发出“唦唦”的声响。一阵短兵相接的硝烟才被吹散,詹大南率领的突击队便又一次向敌人开了火。猛烈的炮火再次将黑暗撕裂出一道道口子,无数的火舌在黑暗中汇集着,突击队一寸一寸地向前逼近。
天将破晓,4连的机枪火力终于压住了敌人,敌人被打得龟缩在岩石后,像被八路军掐住了喉咙,发不出一点声响。1连、2连见时机已到,立刻向敌人发起了冲击。一个日本人的副营长,在混乱中挥舞着战刀,恶狗一样地狂吠,指挥着敌人的队伍。
王季龙瞅准机会,抬手就是一枪,枪声响处,那个日军的副营长应声而倒。阵地上顿时大乱,敌兵像失去首领的野狼,抱着脑袋纷纷向山下溃逃。
詹大南站起身子,举起手中的驳壳枪,高喊一声:“冲!”
战士们乘胜冲上了山头,向溃退的敌人奋力追击而去。敌人没头没脑地四散逃跑,此时骑兵连如神兵天降,在河沟处截住了溃逃的敌人。伪军见走投无路,立刻乖乖地停止抵抗,以班为单位放好枪,脱掉外面的黄皮,只穿白衬衫,举手投降。
太阳还没有完全露出地平线,八路军赢得战斗的胜利。当初升的太阳终于透过迷雾照进花盆村的时候,八路军战士已经打扫完战场,押着俘虏和战利品向千家店方向转移了。
花盆战斗共俘虏伪军三百六十多人,缴获重机枪三挺,轻机枪十二挺,掷弹筒两具,三八式步枪二百四十余支,手枪三十余支,子弹三万余发,军用物资一部。纵队首长宋时轮得到消息后,来电加以鼓励,同时命令1营改成4纵队第36大队,唐家礼为大队长,王季龙为政委,骑兵连改称骑兵大队,大队长王正川,政委李炳勋,继续东进。
这场战斗虽然只是因为借道偶遇而发生,但“宋邓支队”留下了勇猛作战的威名,足以震慑日军和伪军的嚣张气焰,让平北人民在苦难之中看到了一线曙光,为中国共产党后来开拓平北立下了卓越的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