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我们终于战胜了病魔,今天我要快乐健康地出院了,因为你们......
我想借此机会感谢延庆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所有医生、护士和每一个人,在我生病期间,你们为我提供了非常棒的专业治疗。
你们是我的英雄,你们救了我的命,我对此永远感激,我爱你们所有人。(译文)
近日,延庆区冬奥医疗保障中心收到了一封来自外籍出院患者的感谢信,收到信件的医务人员感慨万分。这封信,也把大家的思绪拉回到了今年那个难忘的除夕......
1月31日下午,当大家沉浸在迎接新年的喜悦中时,冬奥医疗保障中心接到了一通电话:一位外籍58岁男性患者因腹痛、腹泻3天到中心就诊。
接到通知后,冬奥医疗保障中心立即启动救治流程,并联系市级专家团队远程会诊,一场争分夺秒的医疗救治就此展开。
通过对各项检查及化验结果分析,初步诊断患者为急性肾功能衰竭,高钾血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不除外,随时有生命危险。
抢救过程中,现场救治专家、远程指挥中心、市级专家三方救治人员通过远程会诊及微信视频等多种方式进行沟通、实时联系,确保患者的每一点病情变化迅速传达到指挥中心,确保专家组的每一条救治意见得到落实。
与此同时,心内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呼吸科、肾内科的医生及护理人员也都先后加入抢救队伍,抢救过程紧张、有序、专业。
由于病情复杂,在北京市卫健委和延庆区卫健委的协调下,协和医院ICU专家汤铂主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专家周福德主任专程从市区来到延庆加入到抢救队伍中,让抢救更高效。
凌晨4点,经过连续十个多小时的抢救,患者的呼吸逐渐平稳,大家悬着的心也得以稍稍放下。
随后几天,在各位专家、医护人员的精心救治下,这名患者的病情趋于稳定。经过专家组协商,患者被转到北医三院总院进行后续治疗,并于2月6日平安康复出院。
延庆区医院肾内科医生闫颖说:“穿着防护服整整工作了10多个小时,经历了一个永生难忘的大年夜,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冬奥专区工作人员的艰辛与不易。但看到患者恢复健康后露出的笑容,我为能够成为这个优秀团队的一员感到无上光荣。”
在忙碌中迎来新春,在紧张救治中周而复始,这就是冬奥医疗保障中心的工作日常。
冬奥会期间,这里还承担着冬奥赛场、冬奥村、闭环内驻点酒店等多个区域万余人的日常医疗保障任务。冬奥医疗保障中心建筑面积1.2万余平方米,设置有抢救复苏室、处置室、急诊手术室、化验室、药房等科室,磁共振成像系统、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系统等各类先进医疗设备一应俱全,还配有停机坪用于应急医疗转运。
不仅如此,由百余名专家骨干共同组成的冬奥医疗保障救治队伍,也为医疗服务提供了高效专业的有力保障。
(图为:2月6日,参与救治的工作人员在完成救治任务后,疲惫地坐在走廊休息,久久不能起身。)
随着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正式开始,冬奥医疗保障中心也开始面临新的考验,从每天接诊3-5人,到现在的接诊人数日益增加,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连续工作7、8个小时成为了专区医护人员的常态,但是大家没有退缩,而是相互关心鼓励,克服了一道道难关。
无论是除夕夜里连续十多个小时的生死抢救,还是日常的精心诊疗,或是前期的冬奥测试赛医疗保障,医疗专区的医护工作者们始终在以坚定的职业自信、优质的医疗技术和热情的优质服务,践行着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为冬奥会贡献着医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