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圆满落幕,成为最美冬奥城延庆历史上极为珍贵的一页。从筹办举办到服务保障,从激情开赛到圆满落幕,延庆赛区留下了哪些难忘瞬间?冬奥给延庆带来了什么?今天让我们一起回顾,重新感受那份美好与荣耀。带着信心和干劲儿奔向更美好的未来!
申奥成功 全力“备战”
2015年7月31晚17时57分,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宣布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
2015年12月15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委会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北京冬奥组委正式成立,筹办工作拉开序幕......
选址勘察:延庆区是首都生态涵养区,生态环境优良,林木绿化率高,空气质量连续多年全市领先,青山绿树、碧水蓝天是延庆留给八方宾朋最深刻的印象。
延庆小海陀山地区位于北京和崇礼的交通节点,地理位置上自然形成三点一线的有利格局,便于运动员转场,有利于赛事组织,小海陀山顶海拔2199米,西大庄科村海拔895米,雪道一路下来转弯很多,符合冬奥会高山滑雪的比赛要求,对于高山速降和超级大回转等项目来说非常有利。小海陀山地区山势落差坡长坡度均达到了高山滑雪项目的技术标准,气温降雪等自然条件适宜,水资源丰富,具备建设高山滑雪场的自然条件。
经国内外专家多次反复实地勘察论证和综合比对认为:延庆区海陀山区域的各项指标均达到了高山滑雪项目的技术标准,是冬奥会高山滑雪项目的最佳选址。
设施建设:历经4年的艰辛建设,北京2022年冬奥会延庆赛区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延庆冬奥村于2020年12月29日全面完工,山林场馆蓝图变为现实。
“绿色办奥”是北京冬奥会的重要理念之一。延庆赛区各类建筑的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普及率达100%,并建有分散和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实现生活污水全部收集、处理后使用,最大限度减少水资源浪费。延庆赛区致力于打造水资源全收集、全处理、再利用的海绵赛区。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建有两个高程在900米、1050米的塘坝和一个高程在1290米的蓄水池。除了对融雪水的收集,这两个塘坝实现对赛区内自然降水的有效收集和循环利用。
“雪游龙”“雪飞燕”依山而建,延庆赛区实现了100%使用风电、太阳能电力绿色清洁能源,赛区内,300株原生树木驻留冬奥村还有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提供交通服务比率高达85.84%为历届冬奥会之最。
测试活动:在“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下,延庆赛区两大竞赛场馆建成使用,通过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的考察认证,具备冬奥会办赛条件。先后成功举办10场“相约北京”冬奥系列测试活动,期间,文明东道主细致周到的服务得到外国运动员的赞誉。
测试活动期间,延庆赛区组委会特意在住宿酒店设置了“临时幼儿园”,为前来参加测试活动的外籍运动员提供“定制服务”。这一贴心的举动,让带幼儿来华的外籍运动员深受感动:“疫情特殊,感谢你们对我们的照顾和关怀!”
俄罗斯雪车联合会主席Anikina Elena对冬奥延庆赛区各项服务保障赞不绝口,称赞道:“这次中国之行非常美好,令人惊叹,感谢组委会和酒店工作人员的辛勤工作!”
志愿服务:2020年11月20日,延庆被授予“全国文明城区”称号,用文明“新名片”铺就最美冬奥城的底色。在文明延庆的背后,有这样一群志愿者,人们亲切地称他们“延庆乡亲”。参与冬奥、志愿冬奥、奉献冬奥是“延庆乡亲”志愿者的初衷和使命。截至2022年3月1日,延庆区实名注册志愿者人数达到8.3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4.4%,注册志愿服务团体达到2747个,累计发布志愿服务项目24042个,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过950万小时。“延庆乡亲”用吃苦耐劳的辛勤付出,换来了清新整洁的城市环境、文明有序的城市形象;用“人人都是东道主、同心同向迎盛会”的主人翁精神,喜迎八方来客、服务四海宾朋,以实际行动展现了文明重礼、热情好客的传统美德,彰显了“延庆乡亲”勇毅担当的奉献精神和家国情怀……
赛事保障 “洪荒”之力
交通保障:一条高铁、两条高速、一条市郊铁路,打破了延庆区的对外交通瓶颈。京礼高速、京张高铁(含延庆线)建成通车,新改扩建道路25条、130.4公里。212辆氢能源车交付使用投入到赛时的交通服务保障......
道路交通用上“黑科技”。松闫路是除延崇高速外,唯一进出冬奥延庆赛区的地方道路,也是北京首条智慧公路。延庆区整体地质环境较为稳定,但松闫路道路两侧紧邻山体,如遇山石滚落等情况,会对通行造成安全隐患。为应对这一问题,延庆区在可能存在不稳定因素较多的佛峪口水库大坝坡面安装“自动化边坡安全监测预警系统”进行实时监测。
2022年1月21日,奥运专用道正式启用,涉及延庆区8条普通公路,共划分为冬奥专用路、冬奥专用道、冬奥优先路3种类型,保障赛时交通顺畅。
延庆赛区为冬奥会提供赛时服务保障车辆270辆,开通直达线路87条,为9545名工作人员(含志愿者)和每场次400名观众提供优质的点对点的交通运输服务。
医疗保障:在医疗保障方面,冬奥医疗保障中心建成使用,投入了101人医疗保障团队,6名市级专家在赛时驻点支援。
为提供“最快”的医疗救援,延庆区医院构建了“赛场——医疗站——直升机——定点医院一体化”的冬奥医疗救治体系,不断提升区域“空地一体化”应急救援能力。同时,在冬奥医疗保障中心配备智慧医学影像远程平台,为第一时间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做好相应救治工作提供有力支持。2022年2月10日,冬奥医疗保障中心首次启用直升机转运。对一位高山滑雪男子全能滑降项目外籍运动员进行救助。
冬奥会期间,延庆定点医院累计接诊涉冬奥人员304人,采集核酸样本56.16万件,出动消杀人员1630人次、386车次,预防性消毒服务面积415.9万平方米,圆满地完成冬奥医疗保障各项任务,实现本土病例“零感染”目标。
食宿保障:延庆区专门制定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方案,加强冬奥餐饮供应商的监督管理,确定德青源、绿富隆、北菜园3家冬奥食材供应基地,保障赛时食材供应。为了让来客吃得放心,住得舒心,赛事期间,食品安全保障小组每天凌晨4点就开始对重点环节进行监督,每天工作的时间长达19个小时。
凯悦、皇冠、万豪、希尔顿四大国际品牌酒店齐聚延庆,15家签约酒店从接待流程、防疫措施、环境布置等方方面面,全面做好各项接待任务,让每一位入住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愉悦体验。
气象保障:为做好冬奥会气象服务保障工作,延庆赛区建成了“三维、秒级、多要素”的冬奥气象监测网络,同时,建立“分钟级、百米级”冬奥预报服务系统,在核心区建立多个气象观测点位,实现了延庆赛区100米分辨率十分钟跟进循环,可模拟近百个天气形势下延庆赛场三维气象高清模拟数据集,做到零到十天无缝隙实时预报预警。
电力保障:延庆赛区在提前完成永久供电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建设了411处临时用电设施,国网北京延庆供电公司成立了3支“1+N”保障团队,为高铁延庆站、物流安检场等5座服务设施,万豪、希尔顿等15座冬奥签约酒店以及冬奥医疗保障中心,提供全方位的电力保障。
媒体保障:赛事期间,多次召开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延庆赛区新闻通气会,通报延庆区在冬奥会赛时各项服务保障工作的落实情况,启动延庆赛区赛时新闻宣传工作。向中央、市级媒体通报冬奥延庆赛区最新信息,向世界展现延庆魅力。
设立非注册媒体接待站,为2022北京新闻中心派单记者提供服务,累计接待中外媒体50余家次。
冬奥遗产 华丽“蝶变”
大培训推动冰雪就业:为全面普及冬奥知识,延庆赛区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服务保障冬奥会、在服务冬奥、奉献冬奥中,展现人文之美、共享冬奥荣光。延庆区“冬奥有我 一战到底”知识竞赛全面开展。竞赛历时两个月,截至2021年10月8日24点,全区参与答题60余万人次,总积分近1800万。
通过五年十万人次大培训,7000余延庆群众走上工作岗位,在岗位上服务冬奥。50岁的王卫民从普通农民成为浇冰车司机,每天在冰场,为热爱冰雪的孩子们将冰场打磨得光滑如镜;40岁的李伟因热爱冰雪成长为国际级裁判,成为冬奥测试赛技术官员;农民滑雪队自2017年7月成立以来,为全区中小学生、志愿者以及青年农民进行滑雪培训累计超过5000人次,在全区推广普及冰雪运动的同时,展现了冬奥延庆赛区所在地青年农民的风采……大培训,让延庆群众乘冬奥东风,实现人生“蝶变”,更用自己的专业技能投身到冬奥服务保障中来,人生因冬奥而精彩无限。
冬奥文化 点亮网红打卡地:1月25日,北京冬奥会标志性景观建筑“海陀塔”,在延庆正式竣工亮相。该建筑在120米高的塔顶装设了巨型奥运五环标志,设计取意冰雪概念,是一个集科技创新、奥运文化以及中国文化等元素于一体的创新景观,作为本届冬奥会的重要文化遗产永久保留。
2月4日,在近200名延庆各界群众代表的见证下,冬奥延庆赛区火炬台“长城之光”,在延庆区冬奥城市文化广场正式点燃。火炬台的点燃昭示着,奥运精神在妫川大地上的接续传承,也标志着延庆区冬奥城市文化广场正式启用。“长城之光”火炬台,是三大赛区中唯一一座设立在闭环之外的火炬台,属于永久设施。
延庆冬奥城市文化广场位于八达岭国际会展中心南侧,外广场面积15000㎡,A馆面积2700平方米,设置了中心舞台、展览展示、运动体验、志愿服务和冬奥特许产品专卖五大功能区域。整个广场将在冬奥会赛时成为市民游客感受冬奥氛围、体验冰雪运动、了解冬奥知识、观看比赛转播的“冬奥网红打卡地”。
如今,广场正在向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地转型。将面向广大市民,广泛开展冰雪运动教学体验、全民赛事等休闲娱乐体育活动,让市民参与其中。进一步发挥中心舞台阵地作用。
海陀入选“国字”称号:1月26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公布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延庆海陀光荣上榜。
延庆海陀区域内有多处滑雪场、景区及景区内的冰雪休闲活动、其他类型景区及旅游度假服务配套设施等设置全面,是北京地区冬季旅游产品和业态最丰富、冬奥氛围浓郁,食住行游购娱要素最齐全的冬季旅游度假地之一。
奥林匹克公园即将开门迎客: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闭幕后,冬奥遗产的可持续利用将成为重要的工作任务。为充分利用好奥运遗产,实现全民共享冬奥成果,延庆赛区在建设之初,就对赛后场馆可持续利用做好了远景规划。
当前,延庆奥林匹克园区的开业筹备工作已进入冲刺阶段。园区运营方案、冬奥遗产利用计划、赛后改造规划、园区及各场馆开业计划均已成型,开业筹备团队全力以赴保障延庆奥林匹克园区“五一”精彩盛大开园。
市民来到延庆不仅能实地感受运动员住宿、餐饮情况,还能参观奥运设施、坐缆车观光、登山。后续还将建设米其林级餐厅、高山奥运博物馆、邮局、咖啡厅……小伙伴们共同期待吧~
我们的冬奥,闭幕不散场。最美冬奥城,我们一起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