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庆入选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名单
2024-05-16 15:47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5月15日,是第十二个“全国低碳日”。当天举办的“全国低碳日”国家主场活动上,生态环境部公布了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名单,北京市延庆区、门头沟区、通州区入选。

15日上午,主题为“绿色低碳 试点先行”的“全国低碳日”北京主场活动拉开帷幕,活动由北京市生态环境局、丰台区人民政府联合举办。活动中,2024年北京市低碳试点创建工作正式启动,申报时间为全年开放,将定期组织评审。

2022年以来,本市开展了先进低碳技术、低碳领跑者、气候友好型区域、气候投融资工具等四类试点,征集先进低碳技术试点,聚焦绿色制造、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碳汇、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等重点领域,遴选出一批技术水平高、减排效益好、示范作用显著的先进技术应用项目,向全市范围推广,以技术变革加速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截至目前,全市已有26个项目先后获评北京市先进低碳技术试点,初步测算年减碳量可达到51万吨。其中,2023年全市共有14个项目获评先进低碳技术试点。

另外,本市面向不同区域管理主体,遴选培育区域边界明确、工作基础较好、实施意愿较强的街道、乡镇、园区、社区、村等区域,开展不同类型的气候友好型区域试点建设,探索低碳发展模式。

延庆在适应气候变化方面已经取得的成绩,为城市气候适应奠定了一定基础。

生态文明是延庆区的立区之本,区委区政府坚定不移实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把“全面建设山更绿、水更净、天更蓝、空气更清新、人民更幸福的美丽延庆,初步建成国际一流的生态文明示范区”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长期坚持的生态文明战略,是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的根本保障。

延庆区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三大赛区之一,一流的冬奥场馆融于小海陀山的自然景观之中,被誉为“最美赛区”。冬季项目受气候环境影响比较大,气象预报预警是赛事安全有序进行的重要保障。通过冬奥保障,全面提升了延庆区应对极端气候事件的预警和处置能力。

绿色低碳是延庆的鲜明底色,为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创造了必要条件。延庆区林草保护区占全区总面积的70.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45.78平方米,是全市的2.8倍、全国的3.1倍,城区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将近100%。延庆有自然保护地16处,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近40%,2023年野鸭湖湿地成功入选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全市唯一。延庆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461种、占全市物种总数的76%,植物1242种、占全市物种总数的近60%,是全市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之一。2023年全区细颗粒物年均平均浓度为28微克/立方米,较2020年下降9.7%,连续三年排名全市第一。

2019年以“绿色生活,美丽家园”为主题的北京世园会盛大开幕,北京2022年冬奥会圆满成功举办,延庆基础设施迈入快车道,固定资产投资累计突破千亿,超过之前 25 年的总和。市政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市韧性和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为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

防灾减灾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延庆区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先后发布《北京市延庆区加快推进韧性城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北京市延庆区推进韧性城市建设协调工作机制》等相关文件,首善标准的防灾减灾体系初步建立,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明显提升。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近年来,延庆区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森林城市等中期评估,“两山” 实践模式入选全国典型案例。统一高效的社会动员能力,是延庆区做好气候适应型试点的制度保障。

延庆区将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立区之本,把生态环境类指标作为“一号指标”,以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建设为契机,推动本区生态文明建设迈向新的高度,打造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的“延庆样板”。


作者:

北京延庆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