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扎实推动检察队伍教育整顿向纵深开展,持续大力弘扬检察英模精神,继承检察优良传统,北京市检察院近期举办了全市检察机关“弘扬优良传统 走好赶考之路”老检察人讲传统报告会,来自刑事检察、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公益诉讼检察四大检察业务领域的7位老检察人用质朴的语言,饱含深情地从不同角度讲述了自己的从检初心和履职点滴,生动诠释了一代代首都检察人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对法治精神的坚定信仰、对公平正义的不懈追求、对检察事业的无限热爱。京检在线特推出《老检察人讲传统》专栏,刊登7位老检察人的发言及1位青年干警代表的表态发言。进一步激励全体检察人员学习榜样、传承精神、争创一流。本期京检君为您推出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宋海——《办好“小”案件 传递“大”公正》。
宋海,45岁,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北京市检察业务专家,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获嘉奖8次,获北京市第六届“人民满意政法干警”“身边雷锋——最美北京人”,北京市直属机关工委优秀共产党员,“首都法学、法律高级人才”,北京市检察机关业务竞赛民行十佳办案能手、十佳兼职教师等称号,两门课程获评“全国检察机关精品课程”。
办好“小”案件 传递“大”公正
一
精准监督,精益求精
法律监督者不高人一等,但需要技高一筹,精准监督离不开案件办理的精益求精。
张老伯是一位来京打工的普通农民,熟练的木工手艺让他在一家私营家具厂找了份工作,但是由于加班费的问题,发生了纠纷,他起诉到法院,没有得到支持。
说实话,在民事案件中,这个案件的标的额也不大,但再小的案件也牵扯到群众的切身利益。
我们团队的检察官从三张不起眼的“考勤卡”上发现了问题,但也有同志提出,法院的指导文件明确,不能仅以考勤卡认定加班。
证据就摆在那里,但是按照法院惯常的审理思路,有不被采纳的风险,作为监督者,我们该怎么办?
保护合法权益,维护司法公正,我们义不容辞,但唯有证据扎实、论证严密,才能攻克面前的难题。
仔细研究后,我们发现这三张“考勤卡”与其他案件中的考勤卡不太一样,有些特别,它们记录得特别详细,不仅有上班到岗、下班离岗的时间,还有专栏记载加班到岗、离岗的时间,甚至对每一次出入车间都有详细记录。虽然个别字迹有些模糊,但绝大多数加班记录还是清晰可见的。于是我们的团队经过充分研究和论证,决定从本案考勤卡的特殊性、举证责任的分配、劳动法关于加班时长的规定等角度,提出监督意见,得到了市院支持。最终法院启动再审程序,调解结案。
当事人送来锦旗时,脸上浮现出由衷的笑容,精准监督使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得到了有效保护。
二
检察和解,守护民心
民事检察依法监督,纠正错误,是维护正义;检察和解,化解矛盾,也是维护公平。检察官用公平正义来守护“人民的心”。
魏老伯曾经参与过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是一名普通劳动者。第一次见面时,他已经86岁了,因医药费报销问题与单位产生了分歧,打了官司也没能解决。我们了解了纠纷的来龙去脉,弄明白了个中缘由。
经过我们团队耐心细致地工作,终于促成检察和解。魏老伯的儿子还专门从安徽来京感谢,单位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今后魏老伯的医药费报销,就由他负责,不会再麻烦检察院了。
双方签署和解协议时,魏老伯和办案同志脸上都洋溢着欣慰的笑容。魏老伯脸上的笑容,映衬出司法公正的温暖;检察干警脸上的笑容,映照着执法为民的情怀。
三
把每一个“百分之一”都作为“百分之百”
对于民事部门的检察官来说,每年办理的案件少则几十件,多则上百件。每一件案件对我们来说,可能只是一年工作量的百分之一,但是对于当事人来说,这件案件就是他这辈子遇到的最烦心的事,这件案件就是他们家遇到的最揪心的事。我们的百分之一,是当事人的百分之百,我们必须将每一个“百分之一”都作为“百分之百”,全力以赴。
前辈们忠诚、为民、担当、廉洁的精神,为我们树立了职业榜样,在他们面前我永远是学生。
回想起来,二十多年的时光沉淀在办理和审批的2200多件案件中,我不由得问自己,对照共产党人的初心,对照法律监督者的使命,自己有没有辜负逝去的岁月。
回顾从检经历,我想与青年干警分享的就是,精准监督,守护民心,把我们日常工作中的每一个“百分之一”都作为“百分之百”,办好一件件关系民生的小案件,为人民群众传递一个个端正大写的“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