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色家书 树红色家风》主题展:传承革命先烈的红色基因
2021-11-12 10:48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徐斌/摄

日前,记者走进海淀非遗展示中心(北馆)《读红色家书树红色家风》主题展厅。进入展厅映入眼帘的是此次活动的主题展板,在展厅右侧的墙壁上,是革命领袖书信的图片展,展厅左侧的展柜中,则陈列着《红色家书》的书籍,展厅中央是摆放整齐的桌椅,供参观者坐下来阅读。

展览分为红色家书主题展览、红色家书专题导读等,歌颂百年光辉历程,弘扬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重温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讴歌百年伟大成就,引领广大群众牢记历史、珍惜现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海淀非遗展示中心北馆课程部白永红告诉记者:“我们希望通过展览,引领广大群众以红色家书为榜样,提倡树立家庭小社会,国家大家庭的治家理念,以社会责任和国家需求为己任,形成自觉为社会、为国家做贡献的风尚。”

白永红来到展板前,指向1956年1月21日刘少奇写给儿子刘允若的长篇家书。她介绍,这封信是刘少奇以一个父亲和一名党员干部的角度,对孩子进行谆谆教诲,鼓励儿子虚心接受同志们的批评,表达了他对儿子将来学好知识报效祖国,为建设社会主义做出贡献的殷切期望。

在展板中记者看到了《同群众看齐同吃同卧同劳动》,这是1965年4月朱德写给儿子朱琦的家书,白永红告诉记者,“当时,朱琦在石家庄铁路机务段工作,到北京郊区铁路系统机车车辆厂蹲点,写了一份调查报告。朱德给儿子的这封回信,主要是交流对这次蹲点调研的看法。”白永红说,这封信,秉承了朱德一贯的优良作风,以及他对儿子该肯定的肯定,该批评的批评,毫不拐弯抹角,拖泥带水。这封信文字朴素,文风朴实,通篇贯彻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实干意识和务实精神。

据了解,展览自5月开展至今,一共举办了6场红色家书导读活动主题活动,4场线上,2场线下,共计350866人次。不少参观者都被家书中的内容所感染,正在读大三的小刘告诉记者,她被《红色家书》中那爱党爱国爱家的故事深深地震撼着,一封封直至心灵的家书,令她懂得:每个人,不论岗位多么普通,都是共和国的基石,都是祖国革命和建设这部大机器上不可或缺的螺丝钉。

《红色家书》,是一封封直击心灵的家书,其中一个个让人动容的故事,一张张泛满记忆的照片,传达的不仅仅是我们人世间最为弥足珍贵的真、善、美,更提倡了一种红色革命精神,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发展年代,努力做好建设工作,传承革命先烈的红色基因,为中国的红色事业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记者 吴艳瑛 徐斌)


作者:

北京海淀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