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结合自身特点,更加精准的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北京市丰台区怡海小学结合所在丰台的区位优势,选择了地标之一“卢沟桥”作为切入点。这座古老的连拱石桥,见证了中华民族打响全面抗击侵略者的第一枪,也见证了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全过程。学校将学生和家长志愿者组织起来,分小组从不同角度探访这座石桥,学校经过整合、筛选,梳理出了这节“行走的思政课” 的脉络。
第一小组从那场“改变中国命运的战争——七七事变”引入,将我们的思绪带回到八十多年前中华儿女奋勇杀敌,抵抗侵略者的场景。宛平城南墙留下的无数的弹坑和机枪眼,就是日寇留下的罪证。卢沟桥带我们见证了无数先烈用他们的身躯为我们换来了一个和平的年代,我们也将永远铭记指挥这场战争的佟麟阁军长。孩子们深切感到生活在这个年代是幸福的,而如今自己更要发奋读书,强健体魄,在国家需要的时刻也能挺身而出,保家卫国!
资料图片 赵智和 摄
第二小组带我们领略了卢沟桥所凝聚的先人们的勤劳与智慧。这座古老的石桥历经700多年的时间磨砺与战火的洗礼,依然屹立、依然坚固,成为北京乃至全国最古老的联拱石桥。我们赞叹将石料一块块运输、打磨、拼接,历时三年修建的工匠,赞叹它精湛的建造工艺,更赞叹它所折射出的中国人百折不挠永不屈服的精神。
……在拂晓时分圆圆月亮已经挂到了卢沟桥的西侧,月光洒在石板上反射出道道银光,桥下的河水波光粼粼,耳边响起了湍急的流水声,田园中的蛙鸣声,还有草丛中的鸣虫演奏的交响曲……第三小组同学带我们领略了作为燕京八景之一的“卢沟晓月”。在领略盛景的同时,也带我们追溯了它的由来。
资料图片 赵智和 摄
民间有一句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明明石狮子不会跑,为什么还数不清?第四小组的同学就带着这个有意思的问题开始了自己的探究。亲身实践后,找到了石狮子数不清的“最大”原因——石狮子“又多又淘气”。通过查阅资料又了解到卢沟桥始建于南宋,桥上的石狮子历经岁月的侵蚀和战火的洗礼,历经金、元、明、清、民国、新中国各个时期的修补,融合了各朝各代的艺术特征,也是造成狮子“数不清”的重要原因。
通过亲身探究体会到了这些石狮子是先人的智慧与手工艺的结晶,深深地体会到应该好好保护、珍惜这些先人留下的遗产,争做保护文物的小志士。
宛平城在卢沟桥的东,作为明朝守卫京师的重要卫城,从修建之初就与卢沟桥息息相关。最后一组的同学为我们简要介绍了宛平城的由来和背后的小故事,同时也保留了一份神秘,希望引起更多同学的兴趣,有更多的同学一起探寻丰台的、北京的、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资料图片 赵智和 摄
据丰台区怡海小学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次活动中,学生、老师和家长在一个主题下形成合力,积极参与。卢沟桥的介绍经过对材料的搜集、整理内容丰富自然,我们的视频,学生、内容、画面融为一体、衔接流畅,我们同学表现得自信、大方!展现了怡海小学师生、家长整体实力和素养。在整个活动中,有孩子们的专注和欢笑,有家人、同学、老师间的温暖,也有家长、老师的鼓励和严格要求。视频在大家精心的策划下,反复推敲为最后完美展示倾尽全力。孩子们在活动中得到了全方位的历练,成就了更好的自己。
延伸阅读:北京市丰台区怡海小学依据实践育人理念,创新开展“行走的思政课”的实践探索,将思政课实践课程与主题活动、社会实践有效结合,在原有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构建了基于实践育人理念的“行走的思政课”实践育人模式,改变了过去传统道法课实践教学“课堂+情境模拟”的固有模式,切实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足以及思政课教学教学方法单一、以及教师唱“独角戏”所导致的学生认同感、获得感偏低等问题。
来源《丰台报》
丰台区怡海小学供稿
编辑 赵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