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4年,北京市率先以成建制教育援藏模式,开创了“组团式”教育援藏的先河,拉萨北京实验中学作为"组团式" 援藏的试点校,架起了京藏两地教育教学交流合作的桥梁,成为“组团式”教育援藏的创始校和样板校。2018年开始,丰台教育系统派出管理团队,作为第八批、第九批援藏干部,承担拉萨北京实验中学管理工作。正是在一批批援藏教师干部的辛勤浇灌下,拉萨北京实验中学如同美丽的格桑梅朵尽情绽放。
“希望每位藏族学生像这漫山遍野开放的格桑梅朵,在老师辛勤的‘浇灌’下,开出更加绚丽的花朵。”他说出了自己援藏最朴实的愿望。他任职拉萨北京实验中学校长两年来,学校西藏工匠,区名师,区、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研究生行业导师新增30余人;市级以上荣誉称号,论文、赛课、课题获奖145人次;作为援藏干部人才代表,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他就是来自北京市第十二中学的援藏干部——朱春平。
朱春平是北京市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2020年7月,他作为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来到西藏。从前任援藏校长崔茂华手中接过接力棒,朱春平带领拉萨北京实验中学进一步完善了“京藏宏志班”建设,成功把引入援藏教师的“输血”模式切换到了培养当地教师的“造血”模式。2022年7月,朱春平圆满完成援藏任务,回到北京。他深有感触地说:“我特别想把这段援藏故事,把民族守望相助、手足相亲的深情厚谊讲给北京的孩子听。”
筑梦西藏,他从首都来到海拔3650米的拉萨
“2020年7月25日,我来到拉萨,第一次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有许多好奇和期待,湛蓝的天空,雪白的云朵吸引着我、鼓舞着我,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在这片远离家乡的土地上默默耕耘。”朱春平感慨万千地向记者说道,思绪仿佛又回到了魂绕梦牵的拉萨。
在拉萨工作的每一天,朱春平都要强忍着高原反应的折磨,头疼、呼吸困难、血压升高,尤其是冬天,空气里含氧量很低,在西藏生活了很多年的人都会感到不适。他每天要骑车从住的地方到学校,十几分钟下来就会感到特别累,到了学校还得歇一会儿才能缓解。“晚上头疼得厉害,实在忍不住就吃头疼药,不然整夜睡不着。”朱春平向记者讲述着来到拉萨后身体的不适。
拉萨北京实验中学有300多位老师,2500多名住宿生,要当好这个大家长不容易,工作中会涉及到民族融合和民族关系的处理。由于语言问题,跟有些藏族家长交流是一大难题,既存在语言障碍也存在风俗习惯的差异,在处理事情解决问题时还需要藏族老师的帮助。
在学校,朱春平率先垂范,尊重藏族老师的民族习惯,老师们工作上有思想顾虑,他也会及时找他们谈心谈话,帮他们卸下心理包袱。“记得刚到学校的时候,有一位老师觉得自己已经是高级教师了,抱着熬退休的心态,我利用一次值班时间跟他聊了2个小时,聊完之后,那位老师非常感谢我,还特意给我写了一首诗。”朱春平深有感触地说,“之后,他有什么困惑都要跟我讲讲,我离开拉萨前,他说一定要好好规划,为学校做点贡献。”
润物无声,他把首都先进的教育理念带到拉萨
援藏的教师过来以后都要上公开课、示范课,开展教研活动。有的老师,也在承担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还有班主任的工作。通过一些方法的引领和跟当地老师之间的互相学习交流,最终达到共同进步提高的目的,让“输血”真正变成“造血”。
“我们的老师过来以后,把一些首都的教育理念带了进来。通过老师和干部的这些理念来影响当地教师,达到教师专业化、本土化的进程。”朱春平说。尽管日常工作任务繁重,朱春平还是坚持在每周的返校日,站在校门口迎接学生到来。“朱校长好!”一声声亲切的问候,也给予了他无限动力。
学校门口有一条宽阔的马路,经常有大卡车呼啸而过,却没有斑马线,学生横穿马路非常危险。朱春平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马上联系属地街道和交通部门,经过多次沟通协商,校门口的马路终于有了减速带、网格线、警示灯,就连斑马线也是黄白相间的,为的是更加醒目,提醒司机及时减速。
在处理工作上的事情时他对事不对人,讲原则不讲情面。为了让那些干得多干得好的老师踏实工作,他严格规范学校请假考勤制度,尤其严格要求校级领导每天按时坐班;为了让更多学生享受学校硬件资源,他要求所有公共设施对学生全面开放……
扶贫必扶智,有效阻止代际贫困的传递
“教育是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朱春平说,“‘京藏宏志班’借鉴了北京宏志教育理念,为拉萨贫困地区的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让这部分贫困学生有机会接受到良好的教育。”拉萨北京实验中学思政办主任尼玛潘多是当地土生土长的人民教师,她说:“学校为宏志生购买并发放生活所需日用品、服装、药品等,甚至发放洗脸盆、香皂、牙膏、牙刷等,为孩子们解决了所有的后顾之忧。”
学校设立宏志奖学金,奖励学习进步、成绩优秀的学生;增加营养补贴,让孩子每天都能在校吃上鸡蛋、喝上牛奶;引入网球、航模、舞蹈等多门课程,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面向该校为经济困难学生专设的宏志班项目,朱春平在基础保障、学业提升、文化建设等方面做了很多创新工作,不断增强学生综合素质。
记者了解到,截至2022年7月,拉萨北京实验中学共有宏志班9个,惠及家庭337户。“真正落实了‘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要求,从而有效地阻止了代际贫困的传递。”朱春平满怀深情地说。
收获满满,让美丽的格桑梅朵尽情绽放
在朱春平带领下,拉萨北京实验中学办学质量连年攀升。拉萨市排名第一、组团式援藏学校排名第一。“成绩的取得是全体干部教师共同努力和丰台教育对援藏干部教师的关心爱护,在学校有困难时提供帮助,支持学校办学的结果。”朱春平说,“还有北京十二中联合总校、丰台分院选派特级教师、骨干教师44人前往拉萨开展教育援藏工作,极大的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全国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表彰大会召开,拉萨北京实验中学援藏团队荣获第九批援藏先进集体称号。
7月22日,丰台区教育系统的朱春平、閤明海、杨流三位干部援藏期满,顺利返京。从2018年开始,丰台教育系统派出管理团队,作为第八批、第九批援藏干部,承担拉萨北京实验中学管理工作。“来自丰台教育系统的第九批援藏干部,恪尽职守、努力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援藏干部人才扎根高原、建功西藏的奉献精神、意志品质和良好形象。”丰台区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援藏的接力棒一棒一棒往下传。北京市第十中学宋东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丰台实验学校史兵、北京市丰台区丰台第二中学王程作为教育系统第十批援藏干部于7月18日抵达拉萨,后续与北京师范大学实验中学丰台学校援藏干部梁新(拉萨北京实验中学新一届校长)在拉萨北京实验中学工作,共同致力于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
来源《丰台时报》
记者 赵智和
图片由拉萨北京实验中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