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将于2022年10月16日在北京召开。为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丰台教育改革发展取得的重要成就,展现丰台教育人砥砺奋进的办学、育人成效,提升丰台教育知名度和影响力,讲好丰台教育故事,特推出“丰台教育这十年:名校长名师大家谈”系列主题宣传,通过名校长、名师的杏坛故事折射丰台教育的十年变化和成就,凝聚起教育系统踔厉奋发的磅礴力量,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本期“名校长名师大家谈”让我们了解北京市赵登禹学校校长徐唯笃行致远、惟实励新的教育故事。
一名优秀的校长必须具备坚定的政治原则、鲜明的教育思想、出色的管理能力。
学校理念与个人发展的融合
2006年我开始担任北京市赵登禹学校校长,任职初期,基于之前的校长经验,在做好学校日常管理工作的基础上,我将工作重心放在了构建学校教育发展体系上。随着对教育理论的不断学习与研究,结合学校历史底蕴,我深刻认识到办学必须要“回归教育本质、回归育人本质、回归学科本质、回归学习本质”。
2014年12月举办的“赵登禹学校办学实践研讨会”,标志学校确立了“精致以臻美 涵养而立人”的“精致教育”办学理念。结合“爱国、求知”的校训,学校致力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家国情怀、乐思善学、志趣高雅的学子”,致力于将学校办成一所“和谐、温暖、精致的九年一贯制品牌学校”。
结合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学校构建了“开放、选择、综合”的课程文化、“和谐、温暖、进取”的组织文化、“学校的每一面墙都会说话”的环境文化以及“民主、尊重、赏识”的管理文化。
学校实践与教育政策的呼应
以“精致”为追求,学校形成了由基础课程、拓展课程以及特色课程构成的卓越课程体系。
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如开展“探访古北口”实践活动以积极响应丰台区“行走的思政课”号召,将语文、数学、物理、生物、历史等多个学科融合在这一实践课程中,实现跨学科互动与交流。
学校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以学校的“真趣园”为场地,开设非遗校本课程,结合历史起源、风格特征、工艺技艺、后续发展等多方面内容确定将风筝、毛猴、面塑以及皮影作为第一批课程内容,使学生在感受中学会欣赏,在体验中领悟“匠人精神”。同时,作为北京市艺术特色学校,学校大力发展与传承北京本土文化,成立“东篱采菊”京剧社团,助力学生的特长发展,厚植文化底蕴。
学校冠以将军之名,以“爱国、求知”为校训,爱国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内容。2014年9月3日抗战胜利纪念日,“赵登禹将军生平事迹陈列馆”重修开馆,成为丰台区爱国教育基地。围绕着赵登禹将军的英雄事迹,学校构建了九年一贯的爱国主义思想体系,通过开展“英雄故事会”、清明节扫墓等多项活动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作为北京市体育传统校,学校田径队至今已有30年历史,自组建以来,每年的丰台区中学生运动会均能斩获团体总分前三。一支好的队伍可以带动全校各项体育工作的开展,田径队的成功典范为学校篮球社团、足球社团、网球社团、乒乓球社团的组建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经验。
学校管理与职业追求的契合
学校管理与教师个人的职业追求息息相关,多年来学校一直致力于提高干部队伍的管理能力,加强其对管理的认识,更新其教育观念。
学校坚持从理论研究与教学两方面提高教师个人能力。一方面通过理论学习,加强对课标的解读与认识。一方面以丰台区“师慧杯”为平台,助力教师教学实践能力成长。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学校通过“师徒结对”、开办青训班等方式让新教师尽快转变身份角色,发展个人能力,同时充分考虑教师的个人职业发展需求,给予教师高度的人文关怀。
历经16年的努力,赵登禹学校已发展为引领丰台义务教育发展的集团校,学校声望和美誉度逐年提升,连续多年获区政府教育突出贡献奖。成功举办“北京市减负现场会”“学科德育现场会”“综合实践活动现场会”等多种形式的市区级经验交流会。学校办学经验得到同行和专家的高度赞誉,已成为在全市有一定影响力的“九年一贯制”品牌学校。
来源 丰台时报
丰台区教委供稿
编辑 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