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雪后的北京多了些暖意,春天的气息从泥土散发到空气当中。在王佐镇南宫的采摘园内,几十个大棚处于采摘的档期,棚外春寒料峭,棚内春意盎然,一层薄膜分隔出“两个季节”。
数九歌中有这样一句“五九六九沿河看柳”,意思是到了五九和六九的时候,河边的柳树开始发芽,可以沿着河边看柳树,而采摘棚内已是晚春和初夏的景象。半白半红的草莓,油亮发紫的茄子,拳头大小的西红柿,几十个大棚内景色迥然各异。
南宫农耕文化实践营负责任人介绍,在温室大棚的作用下,全年四季都可以进行采摘,遵循自然节气规律,利用现代农业设施,规模种植蔬菜和水果,在北方温室里通过土壤改良、温、湿度调节,实现南方果树北方种植,突破季节限制,全年不间断种植蔬菜。
走进杏树大棚,几十颗杏树一次排开,为了适应大棚内生长以及游客采摘,工人对树木的高度进行了控制。“开花后放入了蜜蜂,促进授粉过程,花期要比室外提前一个月左右。”南宫农耕文化实践营地负责人王安华介绍。
与矮化后的杏树相比,西红柿则增加了身高。在西红柿大棚内,每个秧苗都由细线牵引着,从大棚上方垂下,拳头大小的西红柿挂在架子底端,稍微小些的则挂在架子上端。“平均气温保持在二十左右度,白天气温稍高,夜晚也有十几度。”王安华告诉记者。
据了解,园区现有18个日光温室棚、4个连体玻璃棚、8个花卉温室棚,有温室种植,陆地种植,常年有果蔬,是南宫旅游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并与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合作研发种植心里美萝卜、核桃纹白菜、五叶茄子等10多个老北京口味儿的珍贵品种,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单独的园区年接待人次20余万人次。
来源 丰台时报
记者 赵智和 原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