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区整体推进项目学习 助推教育“强基”之路
2023-11-27 16:05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11月23日,以“深研课堂样态 厚植创新沃土”为主题的2023年下半年丰台区项目学习展示月第五次研讨活动在北京市第十八中学举办。据了解,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丰台区系统思考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关键问题,以项目学习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路径,将推进项目学习与义务教育新课标落地相整合,促进学校梳理提炼教学改革成果,助推丰台教育“强基”之路“倍增发展”。丰台区于11月10日至12月2日举办“深研课堂样态 厚植创新沃土”2023下半年丰台区项目学习展示月。

158节展示课 全面展示丰台项目学习阶段性成果

首次研讨会于11月10日在太平桥学校拉开序幕,此后第二次、三次、四次研讨会分别在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丰台实验学校、丰台区第八中学、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丰台学校举办。本次项目学习展示月预计将有158节小、初、高课例进行展示,不仅涵盖语数英道法政史地理化生等学科,还有体育健康、美术、音乐、劳动、书法等学科的精彩展示,广大师生可以通过线上直播回放观看往期研讨会的精彩展示内容。

23日当天,北京市第十八中学呈现了37节小学课程、33节初中课程、25节高中课程的项目学习课例展示与研讨。记者随机聆听了历史老师李丹阳的直播课,她引导高三年级的同学们围绕《风雨爱国情——东交民巷宣传手册制作》进行探究研讨,这个班级的主要任务是要为宣传手册做出前言和结语。课堂上,有的同学将东交民巷在各个时代的阶段特色进行了清晰的时空划分,从背景、内容、影响等多个维度进行总结概括,阐明东交民巷在各个历史时段的社会影响,加深了读者对这一历史文化地标的认识。有的同学提出:“我们既要知道她现在是什么样子的,也要知道她曾经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同学觉得,东交民巷如今的city walk风,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东西文化交流,也是历史的一种演进......随着大家依次上台将自己写的方案放在投影上并进行详细的阐述,讲述人和听众对宣传手册的前言和结语呈现内容都有了更加立体丰富的构思。一节短短几十分钟的探究课很快过去,但是探究并没有就此结束,李丹阳老师在这次课的结尾不忘提醒:作为课后作业,同学们需要在课下写出自己中意的前言和结语。

在太平桥学校举办的首次研讨活动中,该校8个学科14位老师进行了内容丰富多彩的现场课教学展示。通过观看直播回放,记者发现,该校高源老师带来的主题为《“红桥”文化贯通课程之让民间故事成为文化传播的纽带》的项目学习展示课令人耳目一新。课堂以“讲好民间故事,传播优秀文化”为主线任务,同学们分成5组,分别带来《长发妹》《看门太守》《田螺姑娘》等5个民间故事展示。有的以海报形式融合剪纸和绘画等艺术形式、配以同学声情并茂的讲述;有的以戏剧表演的形式,身穿传统汉服的同学们不仅把台词背的滚瓜烂熟,而且还特别注意表演的动作和神情;有的是以连环画的形式展示故事内容,通过精心绘制的图画可以让读者对故事情节一目了然。此外,记者还发现,每个小组都不仅有主讲人,还有艺术编辑、文字编辑、演员等多种角色,同学们特别认真,将自己融入到故事情节中,精彩的表现获得了其他同学和老师们的肯定。此外,课堂还设有互评打分环节,看着同学像小老师一样中肯地评价彼此的作品,现场老师们都欣喜于这样的项目学习成果。

记者了解到,本次项目学习展示月活动共包含7次研讨活动,接下来还将在11月28日和12月2日分别举办第六次研讨活动和第七次教研专场。

以“学科化项目学习”推动区域教育创新发展

“项目学习追求的是最大程度还原真实世界对孩子的教育作用,培养孩子能够适应未来社会挑战的核心素养。”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党委书记、院长支梅表示:“项目学习从本质上一定是跨学科学习,因为真实情境下的问题是没有明确的学科界限。丰台区整体推进项目学习提出‘学科化项目学习’的关键概念,我们致力于在国家课程分科设置的基础上,以某一学科的知识脉络为主来进行项目设计与实施。所以,我们侧重的是常态化课程形态下的项目学习,区别于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项目学习。”

据悉,跨学科学习是2022年义务教育新课标提倡的推进课程整体育人的有效途径。丰台区在区域整体设计的基础上,构建以“科学·人文·社会”跨学科课程开发工作坊+整区推进项目式学习的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融合实施模式,以教师STEAM课程领导力培训从专业教师队伍打造层面支撑项目的高质量实施,形成了丰台区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区域经验和成果。

为梳理总结丰台区项目学习实践经验,提升学校项目开发与实施的能力,探索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生关键能力提升途径,搭建区域项目学习课堂教学与研讨展示的平台,丰台区开创“北京市丰台区项目学习展示月”教育品牌项目,去年11月,首个丰台区项目学习展示月成功举办。今年3月28日至4月21日,2023年上半年北京市丰台区项目学习展示月圆满落下帷幕,通过5场研讨活动系统展现丰台区首批领航联盟实验校推进项目学习的理性思考与学科实践。

在多次研讨活动中,丰台教委主任杨晓辉曾表示,项目学习是符合新课标、中考改革和国家培养的方向的,是丰台教育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关键路径,是推动区域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我们要进一步研究能够推动项目学习持续、深入开展的“四个要素”,即教师、学生、课程、资源——教师要主动思变,学生要积极改变,课程要优化应变,资源要整合成变。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活动和项目,更要注重在学习过程中的素养培养和多方评价,关注学生获得。我们不仅要关注走出去的大项目,也要关注学生身边的小微项目,真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我们要关注“贯通”,包括学科之间的交叉和纵向的衔接;关注周边资源的整合,促进学校与外界合作,也用好中考改革的政策,把史地生化四门学科真正落实下去。还有一个关键,要研究真实情境教学。面向全面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把育人要求纳入设计;有效链接各种要素,形成完整独立的整体;注重绩效评价,具体体现为育人成果,有评价路径、评价体系等。相信丰台区未来的项目学习探索会走得更深更远。

近年来,丰台的项目学习成果不断收获各界认可。目前,丰台区第七小学和芳庄第二幼儿园分别成为丰台区首个国家级STEAM教育种子学校和种子幼儿园。

今年11月18日至21日,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在广东省珠海市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党委书记、院长支梅带领丰台区项目学习核心团队亮相大会,在圆桌论坛、数据驱动论坛、工作坊论坛、学科论坛,全面展现丰台教育面向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实践成果。丰台区9所学校代表随团参加活动并在各类论坛做分享。参观丰台区展区后,广西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所李尧老师这样说:“我认为在这个致力于核心素养的学习领域整体改革项目中,该展区表现出色。展示了丰富的项目化教学案例和详细的指导手册,我在此停留时间最长。展板呈现的项目和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问题密切相关,同时提供了对高阶思维培养路径的深入解释,以及建立学习成果评价体系的成功范例。我对其中地理项目比较感兴趣,如南苑湿地考察和公众交通资源利用,这些项目紧扣学生的日常生活,与科学公民素养和社区科学实践趋势紧密相连。”

来源:丰台时报

记者:李娜


作者:

北京丰台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