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向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特级教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形成相互促进、互助发展、互助提高的发展共同体,推动人才队伍整体提升,2024年3月13日下午,马德君特级教师工作室授牌仪式在北京十八中实验学校举行。本次参会人员有北京教育学院余新教授、丰台区教育委员会人事科杨帆科长、丰台区教师发展中心王冬梅主任、春晖计划项目负责人李晓菊老师、北京十八中实验学校丁长林校长、特级教师工作室主持人马德君老师以及工作室成员、北京十八中实验学校老师代表等。
此次揭牌仪式由春晖计划项目负责人李晓菊老师主持,她首先介绍了出席此次活动的各位领导和嘉宾,并对马德君特级工作室的成立表示祝贺,同时对莅临本次启动仪式的领导、嘉宾、学员表达了诚挚的欢迎。
丁长林校长围绕“感谢”、“祝贺”和“期待”三个关键词展开致辞。丁校长引用范仲淹的名句“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期待马德君特级教师工作室全体老师能够互相启发,相互促进,彼此成就,成为学养深厚、操守坚纯的“大先生”。
乘着希望之歌,带着憧憬之情。
揭牌仪式,扬帆起航!
特级教师工作室主持人马德君老师分别从立项缘由及指导思想、培训对象、研修主题与课时、研修目标、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培训模式及其方式、培训产出、专家师资、组织管理等方面详细解读了工作室的实施方案。马老师表示: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工作室各成员将携手共进,砥砺前行,以匠心铸品质,以智慧育未来,创造教育新派篇章,为教育事业增添新的力量。
余新教授从“大单元教学”、“工作室的认知”等层面进行了专业指导。余新教授肯定了《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的研究意义和价值,在学术领域有很大的扩展空间。余新教授给工作室成员们提出需要明晰的几个问题:初中数学大单元分为几个单元?大单元设计的依据是什么?以及如何设计学生学习的真实情景?基于此,余教授提出几点建议:以成果为导向,明确自己的贡献点和突破点;有目的的读书:突破天花板,提升认知;做中学,边研究边设计。
王冬梅主任从“珍惜”、“志同道合”和“感恩”三个关键词进行讲话。王冬梅主任表示春晖计划是大家庭,一群志同道合的老师们,一同前行搭建了一个平台,一个温暖的家。最后,王冬梅主任希望工作室成员能珍惜这次机会,相互扶持、抱团取暖、彼此激励、彼此成就。积聚亮光、同行共长!
余新教授带来《“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设计与体验》的体验式讲座。余教授围绕:为什么要创建“以学生为本”的课堂(Why),什么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what),如何创建“以学生为本”的课堂(How)三个层面,深入分享教育教学的新理念和方法。
其中,余教授通过微信签到、杯子倒水、十指交叉等系列有趣的情境体验活动,让老师们在真情境下,具象化的真感受和理解学习的五大障碍。同时,通过具象化的情境也让现场的老师们真实感受到:如何“以生为本”,启发学生获得更好的收获。
另外,余教授给大家分享了几个教学设计的模型:有戴尔经验之塔理论、TEA模型和EAT模型。戴尔经验之塔理论分为做的经验(分为有目的的直接经验、设计的经验和参与活动)、观察的经验和抽象的经验;TEA模型包括体验、认知、理论。在教学中,如何设计学生学习活动?要输入和输出两个信息通道融合,形成完美的输入--输出闭环。
余教授最后强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所有的设计都聚焦到“学”,都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余教授表示要坚持将实践与政策、理论相向而生,集思广益,共同把“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落实到课堂教学当中。
最后,特级教师工作室主持人马德君老师再次表达对莅临现场的领导、老师和成员的欢迎和感谢,同时感谢余新教授分享了丰富的“以学生为本”设计的理念、模型和具体案例操作,给工作室指明了一个前进的方向。
一燕不成春,一树不成林。“众行则远”!在未来的两年里,马德君老师希冀工作室各成员将在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的课题研究中,牢记使命,青蓝相携,砥砺前行,努力交一份合格且完美的答卷!
来源 丰台时报
通讯员 常丽君 高曈 白雪敏 陈迪
编辑 原梓峰 实习编辑 高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