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北海丨为文物“把脉会诊”的“巡查医”
2021-06-14 12:45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文物古建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文物保护工作在古都北京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文物“保护第一”的理念深入人心,各文保单位也开始越来越重视文物的预防性保护工作。

渎山大玉海 元代

作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海公园为了进一步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按照《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文物古建日常管理制度》的统一要求,不仅建立了公园自己的文物巡查体系,并且以“五率”管理工作目标,持续开展日常的文物巡查工作。

北海公园 琼华岛

800余年历史底蕴、230余座古建筑、古代皇家园林代表……北海公园里,有着太多的不可移动的“文物财富”。守护这些“财富”的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文物“巡查医”。以北海文物“巡查医”为中心,公园建立了文物巡查制度,并形成了日常巡查、专项巡查及重点监测的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负责园区内文物监测与保护。

北海公园 阅古楼

北海文物“巡查医”是如何开展工作的呢?

首先是,日常开展“全科诊疗”。

北海公园现有北海文物“巡查医”40余人,同时公园的每一名职工都是隐形的“巡查助理”,随时发现随时向“医生”反馈。全园按照琼岛及团城、北岸、水面等分为三大片区37个班组进行日常的文物巡查管理。通过日常属地文物巡查、按月提交文物照片以及文物科的季度巡查报告,做到“每日有记录、按月交照片、按季做汇总”。公园还为每个班组都定制了《文物巡查记录本》,文物科定期回收,统一整理归档备案。

通过近几年的工作积累和总结归纳,北海公园于2020年首次提出文物巡查“5率”管理目标,即“文物巡查覆盖率、发现问题上报率、及时处置率、定期维护率、列入修缮计划率”。要求公园的文物巡查工作做到全园文物巡查覆盖率100%,发现问题上报率100%。通过提升问题及时处置率和定期维护率,逐步降低古建的周期性修缮,以达到对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的目的。

重点文物则需要“专病专治”。

北海公园始终坚持“专业人干专业事”的理念,强强联手,引入项目制的管理模式。公园与天津大学建筑院合作,利用倾斜沉降观测仪、三维激光扫描仪等先进的设备和科技手段从2019年对九龙壁、白塔进行重点监测。在引入先进的团队和设备的同时,北海公园也自主研发了文物信息管理平台,通过平台很好的对现有文物现状进行登记管理、和信息备案。


作者:

北京北海公园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