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诗歌集,记录了三千年前先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传递了先民的悲嗔苦喜的感情世界。《诗经》305篇中有135篇提及植物,我们耳熟能详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诗词,极富韵律美感,或轻盈柔美、或热烈奔放。那么你会不会好奇?那些美了千年的植物在我们现代社会以何种形式存在?和我们一起在香山公园里寻找诗经植物,一同感受先民的诗意生活吧!
《郑风·溱洧》
溱与洧,浏其清矣。
士与女,殷其盈矣。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注释
溱:音珍。
洧:音伟,郑国二水名。
浏:水流清澈貌。
既:已经。
且:音义同徂,去,往。
洵:音寻,诚然,确实。 訏:音虚,广阔、大。
这首诗描写了郑国三月上巳节青年男女在溱水和洧水岸边游春的情景,少男少女互相调笑戏谑,赠送芍药以定约。诗意明朗、欢快、清新。因此,芍药别名将离,表示相别时赠与芍药,表达爱意和恩情。
勺药,今名芍药,毛茛科芍药属,多年生草本,株高40-90厘米。下部茎生叶为二回三出复叶,上部为三出复叶,花数朵簇生于顶端或叶腋,芍药花色彩鲜艳,常见颜色有粉、紫、白色。
从花型上分为:单瓣型、荷花型、菊花型、蔷薇型等十种类型。
在北京地区,芍药的花期为5月中旬,故有“谷雨前后看牡丹,立夏前后赏芍药”之说,芍药花谢,夏天就来到了。在香山公园玉华岫院内和北门的牡丹园种植了60余株芍药,主要品种杨妃出浴、奇花露霜等。
参考文献:《诗经植物图鉴》潘俊富 上海书店出版社
《诗经植物笔记》韩育生 化学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