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教|你可知古时文人家中栽种什么树?
2022-04-18 16:17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东晋·陶渊明 《归园田居》

园林植物中的榆树,因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年年有余”的“余”字谐音,继而也被赋予了吉祥美好的寓意。其果实形似铜钱,俗称榆钱,代表人们对生活富足的期许。

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树之能为荫者,非槐即榆。《诗》云:“于我乎,夏屋渠渠。”此二树者,可以呼为“夏屋”,植于宅旁,与肯堂肯构无别。

榆树适应性强,栽植容易,是北方园林中常见的乡土树种。且高大挺拔,生机勃勃,待到夏天,便会像一把巨大的天然绿伞,撑开着为树下的生灵遮光挡雨。因此古代文人园居生活,也常在园中植榆树。《归园田居》中,陶渊明便在自家宅子后面栽植榆树遮荫。

△ 图片源于网络

北京恭王府现存多株古榆树,其中蝠池边上就有榆树,每当春夏之交,榆钱如雨点般纷纷飘落在水中,绿意生动好看。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清·纳兰性德《长相思》

此外,恭王府花园中还有一道小城墙,门洞上方题有二字“榆关”。榆关乃是山海关的旧称。秦汉时期,为抵御匈奴入侵,常在边关大量种植榆树,形同一道边塞,继而许多地名中都带有榆字,与榆树相关。因此,榆树也寄托了园主人对故土的思念之情。

中国园林博物馆中,也植有榆树。此时正值果期。

除了室外展区,室内展园中也有榆树。园博馆余荫山房仿广州番禺余荫山房而建,在正厅深柳堂前,两侧栽植榔榆,表达园主人邬彬承袭先祖福荫的寓意,与余荫山房命名初衷相同。春夏之际,榔榆满载绿意,探出方池水面,水中偶有游鱼经过,相映成趣。

园内的门联“余地三弓红雨足,荫天一角绿云深”,不仅点题“余荫”,而且表现了岭南园林嘉树浓荫的特色。

另外,中国园林博物馆线上更多精彩展览与科普内容,邀请大家浏览体验!


作者:

中国园林博物馆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