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教|循着《园冶》,来一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之旅
2022-05-09 18:11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循着明代造园家计成的专著《园冶》,走进中国园林博物馆中国造园技艺厅,能否一窥“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中国园林之美?

△ 中国园林博物馆·中国造园技艺厅

计成,字无否,号否道人,明代著名造园家,出生在太湖之滨的苏州吴江县,一个素有“人间天堂”美称的地方。风光旖旎,山明水秀,私家园林如锦绣大地上镶嵌的一颗颗璀璨明珠。

计成少年时代就以善画山水而闻名,青年时代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日后成为一名造园家奠定了基础。

中国古代造园专著、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专著《园冶》之中,“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八个字,可为后世造园著作提纲挈领,几乎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精髓一语道尽。

△ 苏州·拙政园

在我国传统园林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造园空间的限制,逐渐发展出“以小见大”、“咫尺山林”等关于空间的造景艺术手法。

而书中的“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重点就在于以天然山林地形,与人工造景构成自成一体的、有节奏、有韵律的园林空间体系。

△ 中国园林博物馆·鸳鸯戏水

相地/ 《园冶》

“园基不拘方向,

地势自有高低;

涉门成趣,得景随形,

或傍山林,欲通河沼。”

△ 北京·颐和园

计成《园冶》中把园址的选择作为造园的第一件事。它是造园设计的基础和根据,并且对园林要素做了合理的布局。

借景/ 《园冶》

“构园无格,借景有因。

物情所逗,目寄心期。”

△ 中国园林博物馆·塔影别苑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园与景交相辉映、融汇相通,方可得体合宜。

《园冶》之中所提及的借景理念,意味着园林景象的外延,使大自然与人工环境融为一体,达到天人合一的意境,是古典园林创作的极其宝贵的手法。

掇山/ 《园冶》

“夫理假山,必欲求好,

要人说好,片山块石,

似有野致。”

△ 中国园林博物馆·中国造园技艺厅

山、水、植物、建筑等是构成中国园林的主要要素。在中国传统的自然山水园中,山石成为重要的造景要素。园冶中有专门描述选石与叠石的章节。

立基/ 《园冶》

“曲曲一湾柳月,濯魄清波;

遥遥十里荷风,递香幽室。

编篱种菊,因之陶令当年;

锄岭栽梅,可并庾公故迹。

寻幽移竹,对景莳花。”

△ 佛山·梁园

园林中运用植物的种类和形式,最初都是从模仿自然开始的,并逐渐加入了人对于哲学、美学、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思考。

古人给园林中的植物赋予了人的品格特征,因此充满了丰富的人文内涵。

△ 中国园林博物馆·塔影别苑

今年是明代著名造园家计成诞辰440周年,让我们循着他的《园冶》,再次品读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之美——

关注中国园林博物馆官方微博、快手、抖音,回看今日直播~

中国园林博物馆线上更多精彩展览与科普内容,邀请大家浏览体验!


作者:

中国园林博物馆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