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珍|“老秦人”的瓦——猛虎当头彪悍尚武
2022-05-11 15:48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当,底也,

瓦覆檐际者,

正当众瓦之底,

又节比于檐端,

瓦瓦相盾,

故有当名。”

△战国秦 虎纹瓦当

中国园林博物馆藏 中国古代园林厅展出

我国古代建筑,屋檐上筒瓦瓦头下垂的部分,即是瓦当,有装饰美化和蔽护建筑物檐头的作用。

瓦当最早起源于西周时期,人们开始在建筑中使用。至春秋晚期,瓦当的“地位”逐渐提升,成为一些大型建筑的重要构件。战国时期,随着城市建筑业日益发达,促进了砖瓦制陶工艺的发展。

最初的瓦当是半圆形的,称“半规瓦”,秦代的瓦当由半圆发展为全圆形。

秦人的祖先

帮舜帝驯服鸟兽,助大禹治水成功

秦人为伯益之后,曾“为舜帝主畜”。到周孝王时,秦先祖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王封为附庸。由于秦人素有驯服鸟兽的传统,秦国瓦当中动物纹饰较多,动物种类有鹿、獾、蟾蜍、虎等,颇具时代和地方特色。单体动物纹圆瓦当,当面均无界格,这类瓦当多出土于战国秦雍城遗址,时代约在战国前期和中期。

中国园林博物馆馆藏战国秦虎纹圆形瓦当,边轮较窄,呈青灰色。当面饰以呈回首状的一只虎,前腿屈曲,后腿前伸,造型简约古朴,活泼舒展,自由奔放,其形象柔劲灵活而不呆板,展现了纹饰的生动性与艺术性。

虎纹图案取材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折射出秦人的游牧习俗和彪悍、尚武的特色。

秦人崇虎的习俗,源于远古时期氏族部落的图腾崇拜。

“又有黑人,虎首鸟足,两手持蛇,方啗之……有嬴民,鸟足,有封豕……”

——《山海经·海内经》

这里的“嬴民”指的是崇拜鸟的嬴姓族群,鸟足其实就是他们崇拜鸟的一种装饰习俗。对于“封豕”,有学者认为是“王亥”的衍文,而王亥正是殷商的先祖。“虎首鸟足”是当时嬴姓族群的装饰习俗,展现了他们对鸟与虎的崇拜。

△《山海经》清刻本 国家图书馆藏

古人赋予了虎独特的情感寄寓。远古时期,人们将天上星宿排列的形状视为虎形,与虎图腾崇拜的由来息息相关。统治人间的王,被视为有“龙虎气”(即“天子气”)。

而古人狩猎与豢养虎的历史同样悠久,中国园林最早的雏形“囿”中,有各种野兽禽鸟,放养在囿中的野兽就有虎。

△春秋 青铜回首虎

甘肃省陇南市礼县博物馆藏

虎纹饰题材的砖瓦、青铜等器物当中,“回首虎”造型屡见不鲜。

虎纹饰在继承和发展中逐渐成为激励民族精神、凝聚族群意志的一种氏族文化符号。

品珍,这一系列栏目中,将以中国园林博物馆收藏、展出的某一件、某一类、某一系列展品为主,追溯其背后的历史渊源与蕴藏的园林文化内涵,让这些浸润在漫长时光里的物件开口说话,为你讲讲它们的故事。

中国园林博物馆线上更多精彩展览与科普内容,邀请大家浏览体验!


作者:

中国园林博物馆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