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教|“漂洋过海 经典互鉴”之法国古典主义园林
2022-05-14 18:58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不同国家在自然条件、政治背景以及经济、文化、艺术、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下, 形成了风姿各异的园林流派和园林艺术形式。在世界园林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众多经典名园,它们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在历史长河中灼灼生辉,经过时间的淬炼,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法国,一个和浪漫主义有着不解之缘的国度,同样将浪漫灌注于园林文化之中。

法国园林的发展受到意大利的影响。17世纪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的出现,标志着法国模仿意大利时代的结束,和古典主义造园时代的来临。

法国的古典主义园林是规则式园林发展的顶峰,在18世纪中叶之前,统帅整个欧洲造园。斗转星移,如今的法国风景园林经过几个世纪光阴的荡涤,塑造了新的辉煌,在现代园林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 中国园林博物馆 世界名园博览厅

溯回17世纪下半叶,法国是欧洲大陆最强大的国家,当时号称“太阳王”的路易十四下令兴建恢弘奢华的凡尔赛宫苑,成为法国规则式园林耸壑凌霄之作。

富凯之“罪”

△凡尔赛宫

如今的凡尔赛宫是在路易十三行宫的基础上营建的。

1661年,居住在陈旧的凡尔赛宫和枫丹白露宫的法王路易十四,应财政总监大臣富凯的邀请,去他新建的府邸赴宴,被富凯府第的富丽堂皇所触怒。三周之后,路易十四以贪污营私之罪将富凯投入监狱,并判处无期徒刑。在嫉妒心的驱使下,路易十四萌生了兴建一座极致奢华的皇宫的打算,他征召了为富凯修建府第的“原班人马”,修造了一座无论从构造还是风格,都与富盖府第极其相似的建筑。

造园师之王

对于很多设计师来说,路易十四无疑是最“噩梦般的甲方”。但被誉为“王之造园师” 的勒诺特尔却在大多数时候都能满足雇主的期待。令法国传统规则式庭院创造者的桂冠落到勒诺特尔头上的作品,便是举世瞩目的凡尔赛宫。

△ 安德烈·勒诺特尔

勒诺特尔的设计突出了“强迫自然接受匀称法则”的规则式设计理念,强调了人工美高于自然美。而人工美的基本原则则是变化中的统一。

△ 凡尔赛宫规整的几何形花圃

所谓变化,就是园林地形和布局,以及花木的品类、形状和颜色的多样性。所谓统一,即一切多样性都应该井然有序,布置得均衡匀称,甚至直线和方角的基本形式都要服从几何比例原则。因此勒诺特尔的筑造风格,平坦规整,气势恢弘,且布局结构严谨,比例与尺寸一丝不苟,弥漫着极强的人工气息。

勒诺特尔还用了多种方式进行植物造景,例如特里亚农宫的剧场花圃,借助木质的模版勾勒花圃雏形,用新鲜的草皮按照设计好的图案精心铺展。园丁们还会种下预先在温室培育好的盆栽花草,以完成这幅“草上画卷”。

而为了加强线性透视的感染力,花园中的植物的数量相当惊人,当时通过水路,从佛兰德斯运来42000棵榆树和600棵核桃树,2600棵桔子树为花园带来了芬芳。

△ 特里亚农宫的剧场花圃

遥远东方的“夏宫”

“你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心身神往的,如同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夏宫就是这样一座建筑。”——法国·雨果

△ 圆明园

1682年凡尔赛宫成为路易十四的长住之地,整个法兰西朝廷不久在此建立。

而在遥远的东方,圆明园,这座世界园林的典范,中国园林巅峰时期的里程碑,更散发出熠熠的光彩。

圆明园遗址公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部偏东,西北去西直门二十华里。其东南角为清华大学西门。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五朝皇帝都曾常年居住在圆明园,优游享乐,并于此举行朝会,处理政事。它与故宫同为当时的全国政治中心。

跟随中国园林博物馆直播间的脚步,从高贵奢华的凡尔赛宫,到中国园林巅峰时期的里程碑圆明园,探秘“西方的圆明园”与“东方的凡尔赛宫”——

关注中国园林博物馆官方微博、快手、抖音,回看今日直播~

中国园林博物馆线上更多精彩展览与科普内容,邀请大家浏览体验!


作者:

中国园林博物馆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