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景|园林中的孔雀
2022-05-15 19:01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孔雀是人们最喜欢的禽鸟之一,相信很多人看到孔雀开屏会开心的不得了。

孔雀被认为是美好、祥瑞的象征,在古代园林中也有孔雀的身影。

1、孔雀之名

孔雀属于鸡形目雉科,属于鸡的亲戚,体型硕大,翎羽艳丽,《太平御览》中“其大如雁,而足高,毛皆有班文彩……自背及尾,皆作珠文,五彩光耀”,“孔”有大和美的意思。

△ 宋 缂丝孔雀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艺文类聚》中有“雀者,爵命之祥”的说法,因而孔雀又被称为“孔爵”,有加官进爵的寓意,符合古人对动物“成教化、助人伦”的期望,因此孔雀形象经常出现在绘画和各种艺术品中,甚至是生活用品中。

△ 清代 掐丝珐琅孔雀形香薰(佳士得拍品)


2、孔雀之识

古人很早就接触并欣赏各种禽鸟,在古代器物中经常可以看到禽鸟形象,一些特殊的飞鸟形象出现在先人的思想意识中。

△ 汉代 朱雀纹瓦当

如古代的四象中,代表南方的是朱雀。

△ 汉代画像砖中的三足乌

太阳中有一只三足乌,也被称为金乌。

△ 明人 绘 山海经中三青鸟

《山海经》中记载西王母有三青鸟,有人认为是凤凰的前身……

△ 南朝 凤凰画像砖

凤凰作为虚构的神鸟,是百鸟之王,而孔雀是比较接近“凤”形象的一种鸟,《尔雅翼》认为孔雀“盖鸾凤之亚”,地位仅次于鸾凤,东方神话体系里,孔雀与大鹏同为凤凰所生。

尽管如此,孔雀却本不是中原之物,在西汉时作为珍稀贡品传入中原地区,受到帝王贵族们的喜爱,逐渐为中原地区的人们所熟识,留下了有关孔雀的文字记载和丹青描绘等,《楚辞·大招》中说“孔雀盈园,畜鸾皇只”,孔雀与鸾凤同在园中,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孔雀,恰与悲剧爱情故事里的人物相呼应。

最早用画笔描绘孔雀的是南朝齐的画家陶景真,据记载他曾画过《孔雀鹦鹉图》,但是这些早期的画作现已不存。唐代以后逐渐流行的花鸟画中,有不少描绘的就是孔雀,画过孔雀的著名画家有宋代的崔白和元代的边鲁等。

△ 宋 崔白 枇杷孔雀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元 边鲁 孔雀芙蓉图轴(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明清时期花鸟画中出现了很多描绘孔雀的作品,在风格上延承宋代的较多。清代受郎世宁等西洋画家影响,宫廷绘画中的部分孔雀形象一改之前的面貌,将西洋画法与中国工笔画法相结合,出现了着重描绘孔雀尾羽的作品。

△ 明 吕纪 牡丹孔雀图图轴

△ 明人画 孔雀山石花卉图轴 (美国明尼阿波利斯美术馆藏)

△ 清 郎世宁 孔雀开屏轴

明清的官制中,孔雀是三品文官补服所使用的形象。清朝官帽使用孔雀的尾羽装饰,以表示品级,所谓“顶戴花翎”。此外,日常器物中也有很多孔雀形象。

△ 清代三品孔雀补(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藏)

△ 清代官帽上的孔雀翎

△ 清雍正珐琅彩瓷孔雀图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3、园中孔雀

宋代藩属国向朝廷进贡的贡物里有各种珍禽异兽,《宋史》载:“诏诸国狮子、驯象、奇兽列于外苑,谕群臣就苑中游宴”,“外苑”即皇家园林玉津园,其中豢养的鸟兽就有孔雀。此外,在一些描绘雅集的绘画中,庭院中也有孔雀。

△ 宋人画 十八学士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皇家园林中亦有孔雀的身影,圆明园西洋楼景区有养雀笼,可以看到是一组中西风格合璧的牌楼,景区内饲养着外邦进贡的各种珍禽。一直以来关于是否饲养孔雀有争议,近年来养雀笼遗址出土“孔雀牌楼”琉璃构件,证明其中应该饲养了孔雀。此外,“乾隆观孔雀开屏贴落”曾张贴于圆明园某殿内,画面表现了乾隆皇帝的园居生活。

△ 清乾隆观孔雀开屏贴落(故宫博物院藏)

△ 清代圆明园铜版画中的养雀笼

△ 圆明园养雀笼老照片

△ 清代圆明园“孔雀牌楼”琉璃构件

岭南名园余荫山房位于广东番禺,中国园林博物馆的室内展园中仿建了这座园林的局部。岭园中的浣红跨绿桥将园林分为东西部分,西部以方池为中心,北为深柳堂,南为临池别馆。东部以八角形水池为中心,池上建玲珑水榭,周边的桥、廊、叠石、道路均呈八角形分布,东侧有孔雀亭,为园中饲养孔雀的地方。

△ 中国园林博物馆仿建的余荫山房

△ 广东余荫山房内孔雀亭(图片来源自网络)

中国园林博物馆中也有孔雀,你知道在哪里吗?欢迎疫情消散后,来园博馆中寻找,感受那刹那间的美丽!

中国园林博物馆线上更多精彩展览与科普内容,邀请大家浏览体验!


作者:

中国园林博物馆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