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教|走近锦色彩画 绽放非遗光彩——金碧辉煌 彩画丹青
2022-06-22 17:02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彩画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它伴随着木构建筑的发展流传至今,具有重要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中国园林博物馆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对于传播非遗技艺有着重要使命。

△ 园博馆室外展区塔影别苑牌楼

教育是人类文化记忆传承的重要方式,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教育活动也成为支持、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项重要工作。

“走进锦色彩画,绽放非遗色彩”了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筑彩绘技艺。

彩画的发展

中式建筑不同于西方的砖石结构,绝大多数为木构建筑,它们体量轻巧,造型别致,整体建筑群威严而壮丽,凝聚了千百年来中国劳动民的智慧与汗水,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与社会审美艺术的集合。

△ 园博馆室外展区塔影别苑双环亭

彩画对建筑,一是对木架结构起到保护作用,二是对建筑起到美化作用。

“纣为鹿台糟丘,宫墙文画,雕琢刻楼,锦绣被堂”,在春秋时期就已有彩画雏形。

秦汉时期,宫殿柱子涂丹色,“彩饰纤缛,裹以藻秀,文以朱绿”,出现了人物、自然、抽象等多种丰富纹样。

唐代,彩画颜色以赤白、红绿、五彩为主。初唐盛行赤白,盛唐流行红绿。

宋代《营造法式》总结彩画以青、绿、红三色为主色,以赤、黄、白等其他色彩辅助,记载纹样109种,对彩画有一套规范标准。

由于宋代民间禁止私设金炉溶金,固彩画少有金饰出现。

元代时期,旋花图案广泛应用。

到了明清时代,彩画纹样和色彩运用更趋制度化。以青绿冷色为主调的金碧辉煌的梁坊彩画纹样成为宫殿、庙宇中最流行的建筑纹样色调。

彩画技艺流程

作为古代建筑的收工之作,色彩绚烂的彩画往往需要数月才能绘制完成。它的完成需经过起谱子、扎谱子等20与道工序完成。

△ 园博馆室外展区染霞山房

第一步,起谱子。

画作施工前按着构件的实际尺寸,在牛皮纸上画原大标准线描图的工作。最后再按规制进行纹饰内容的绘制。

第二步,扎谱子。

用针按照谱子的纹饰,扎成均匀的孔洞。

第三步,拍谱子。

将谱子纸铺实于构件表面,用能透漏土粉的薄布,包装土粉或大白粉,对谱子反复拍打,使粉包中的土粉透过谱子的针孔将谱子的纹饰印在构件表面。

第四步,沥粉。

进行沥粉时选择备好的粉尖子,用小线绳绑上粉袋子,装上调好的沥粉,按要求对图案纹饰进行沥粉。要求与图案紧密契合,呈现一种版浮雕状的感觉。

第五步,刷色。

刷色时需按色码涂刷,先刷各种大色,后刷各种小色。

第六步,贴金。

在贴金前需进行包黄胶和打金胶的准备工作。当金胶油接近干时,便是贴金箔的最佳时机。

第七步,拉大黑。

一般常用于中低等级的旋子彩画中,以黑色粗线勾勒框架轮廓。

第八步,拘黑。

拘黑一般紧随拉大黑工艺之后,以黑色细线勾勒具体纹饰轮廓。

第九步,拉晕色、拉大粉。

拉晕色在图案纹饰主要大线的一侧或两侧在青绿或其他原底色上蘸上相应的青绿浅色(三青、三绿)或其他浅色画晕色。

拉大粉是在框架轮廓线和晕色之间勾勒粗白线。既可以增加色彩层次,又起到了齐金作用。

第十步,攒退活。

攒退活是绘画的一种技法,是将颜色层层移退式的操作方法。主要指同色相的分出层次晕色。

第十一步,切活。

在青色、绿色或丹色的地子上用墨色进行勾线,使未涂墨等等地子变成纹饰图案,涂墨的地子变成纹饰的地子。

这些彩画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也保护了建筑,为古人的生活提供了安稳的空间。

△ 园博馆室外展区夕佳阁

建筑彩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载着中华民族的根基与血脉,中国园林博物馆担起文脉传承者的重担。通过非遗传承教育,支持,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做提高公众保护意识的“传承者”,让文化遗产传承不绝,让中华记忆历久弥新。

由中国园林博物馆主办的“锦色--传统建筑彩画技艺展”已经开幕,展览从彩画的构图、纹饰、色彩、工艺、保护等方面的200余件展品,讲述色彩斑斓的木衣锦秀,让人目不暇接。

△ 园博馆特色专题展览“锦色——传统建筑彩画技艺展”

参考文献:

[1]王安坤. 古代建筑彩画材料和工艺的科技认知[J].文物建筑,2021,(00):136-143.

[2]刘思捷."《营造法式》建筑装饰艺术中的礼文化."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2.01(2020):28-36.

中国园林博物馆线上更多精彩展览与科普内容,邀请大家浏览体验!


作者:

中国园林博物馆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