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深时见鹿,籐旁曲垂蛇。
柳树,孤松,山石,清池。荏苒十载,桃源问津。
那年,退居乡里的大理寺少卿吴亮,在常州青山门外,远离尘嚣之地,吟着一首东晋名士陶渊明的《止酒》,造了一座花草葱茏,烂漫至极的止园。从此以后,传说中武陵人偶遇的“桃花源”,在士人脑海中有了样貌。
这份止于庸碌,止于市嚣的心境延承至今,令后世处于钢铁丛林中的我们,通过一场“数字藏品”的虚拟文博之旅,便能行过数百年的时光,触碰中国文人精神谱系中“隐”的象征。
造访园林的理想乡,撷取掌心上的桃花源,独一无二的数字珍宝,等待与你相遇。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极具艺术魅力,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涵,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在中国古典文献资料中留存了大量关于园林形成、发展以及鼎盛样貌的历史痕迹,这些典籍中的园林大多已消逝在历史长河中。流传至今的古代典籍成为了古代连接现代的重要载体,带领大家纵览古典园林的历史变迁,感悟自然人文的和谐统一,走进最形象的中国园林。
△张宏《止园图册》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集大成阶段,现存的园林实体大多产生于这一时期。明清时期的园林形式极其丰富,深厚的文化积淀,南北园林风格的渗透及西方文化的融入,促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再度辉煌。
明清时期园林的另一个特点是建造数量大,园林艺术装饰豪华,园林布局多为园中有园。私家园林开始出现,其中江南园林以清丽婉约、秀丽典雅著称于世,在园林建造的过程中格外注重园林构筑物和自然环境相结合形成的美感。江南私人的住宅园林,园林部分与住宅建筑遵循前宅后院的格局,有着明确的分区。
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因为地域环境、生活方式和空间思维的不同,江南私家园林带有鲜明的地域与人文特色。
△张宏《止园图册》
止园是明晚期江苏常州的一座园林,中国园林博物馆复原止园模型是根据明代画家张宏1627年创作完成的《止园图册》和园主人吴亮的《止园集》的研究而再现,图册描绘了止园全景和园中的各个景点,是明代江南私家园林的代表。
吴亮《止园记》载:“顷从塞上挂冠归,拟卜筑荆溪万山中,而以太宜人在堂,不得违只尺,则舍兹园何适焉?于是,一意葺之,以当市隐”,反映园主人的隐退思想和孝道观念。《止园诗》中有怀归别墅,飞云峰假山、水周堂、梨云楼等建筑,与《止园图册》中一一对应,反映出园主人寄情山水,闲适而自得的生活意愿。
△张宏《止园图册》
张宏在《止园图册》中跳脱出传统的构图方式,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表现园林的意境。从《止园图册》平面图中可看到,园区四面环水,从青山门需乘船到码头才能到止园园门,进园门向东过五板桥后转向北为鹤梁桥,过桥为竹林,书宅建于竹林边。竹林书宅四面环水,只有分设三个方向的另二座小桥与外相通,另一面通过宛在桥可进入另一四面环绕水系的怀归别墅。板桥和西区连接,而且在板桥两边各建有来青门和飞英栋门,飞英栋往北过石桥,为狮子座。狮子座前建有芙蓉溪,而芙蓉溪是一水面较宽的池塘,芙蓉溪东有一小桥可通东园区水榭,要到达狮子座只能从西面的长石桥和溪东窄路过芙蓉溪。狮子座建有全园区最高的建筑——大慈悲阁,大慈悲阁和青山门遥遥相望,体现了设计者高超的艺术水平。张宏运用了极具创意的斜景与截景构图,营造出俯视花园庭院时,得以窥视受遮蔽空间之内部的视效。
△张宏《止园图册》
如此美丽的园林虽消逝在历史中,但通过《止园图册》又让我们重新看到了止园曾经的样貌,看到了园主人从世俗的烦扰中解脱出来,在园中谋求一种闲暇的优雅生活,感受到了画者的玲珑匠心。
这就是明清园林设计的氛围营造:可以让人体验不同的艺术之美、意境之美。它启示于人至善、至美、至真的境界。缘于自然,高于自然,跨空间集奇景于一园,微缩自然于聚地,提炼升华心境于赏物。
△张宏《止园图册》
典籍是我们进入到另一个时代的引擎,每部典籍都凝聚着先人的智慧和心血。从典籍中的园林里了解中国园林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历史根基,感悟造园家高超的造园技艺、体会中国园林文化中蕴含的民族精神,从中汲取民族智慧。
中国园林博物馆线上更多精彩展览与科普内容,邀请大家浏览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