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羡君济上墅,胜概不可名。泉石与松竹,声影交相清。”
中国古典园林向来崇尚师法自然,注重山水的审美与运用,中国古典园林的进化史,亦或可称之为自然山水走向山水艺术的完美蜕变史。
宋代园林更是注重利用自然山水的形态之美来营造古典园林的意蕴。春芽,夏花,秋叶,冬梅,园林里的每一置景都能看到园主人对自然之趣的喜爱,一步一行间皆能感受到当代文人对自然山水美的艺术追求。
恰逢风和日丽之际,可约二三好友,踏青游玩,共赏美景,同抒胸臆。
翻开历史的藏书,进入园林境中
从厚重的园林史籍中感受宋人对造园的
情有独钟
循着他们的脚步
去探寻隐藏在园林中的济世之志
漫步于数字园林
与你一起
解析独属宋代园林的秘密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极具艺术魅力,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涵,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在中国古典文献资料中留存了大量关于园林形成、发展以及鼎盛样貌的历史痕迹,这些典籍中的园林大多已消逝在历史长河中。流传至今的古代典籍成为了古代连接现代的重要载体,带领大家纵览古典园林的历史变迁,感悟自然人文的和谐统一,走进最形象的中国园林。
宋代是中国古典园林兴盛的开端,宋代园林上承造园艺术趋于成熟的唐、五代时期,下启造园风潮日盛的明代时期,再加上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把宋代园林推向了成熟的境地。这时的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在造园技术和艺术上达到了最高水平,园林文化高度繁荣。
两宋时期的文化极其昌盛,再加上重文轻武观念的影响,使得宋代的仕卿文人追求风雅趣致,大量宋代园林专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较为经典的是北宋李格菲的《洛阳名园记》。《洛阳名园记》是一部有关北宋私家园林的重要文献,它记录了当时洛阳的19处私家园林,对园林的总体布局以及山池、花木、建筑描写得十分详细
△北宋·李格非《洛阳名园记》
两宋时期的皇家园林主要集中在东京和临安两地, 这一时期的皇家园林较多地受到了文人园林风格的影响,不再以规模取胜,而是更注重规划设计的精密细致,因而出现了像艮岳这般空前绝后的超级园林。
艮岳的建造突破了秦汉以来的“苑”、“囿”概念 ,也改变了中唐别业、山庄完全迎合自然的模式,在艮岳的建造过程中把诗、画这两种艺术形式也有机地融入进去,让园林中的诗情、画意、园境三者齐头并进, 相互影响。艮岳代表了宋代皇家园林的风格特征和宫廷造园艺术的最高水平,这也使其成为宋代园林文化成熟与新变的一个重要标志。
△ 艮岳立雕模型(局部)
洛阳名园中最受人称道的是司马光的独乐园。这座园林以“独乐”为主题,设有读书堂、弄水轩、种竹斋、见山台等七处景致,分别与主人仰慕的七位古代先贤一一对应,反映了园林主人的高洁情操,被后世视作文臣园林的典范。
△ 明·仇英《独乐园》(局部)
宋代时期,一些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会在游春季节向百姓开放。每年三月上旬,金明池、琼林苑和玉津园都向广大市民开放,是宫禁森严的中国历史上的唯一特例。
金明池又名西池、教池,遗址在今河南省开封市,是以一个略近方形的大水池为主体的皇家园林。金明池原是神卫虎翼水军内习水战的地方,南方战事平定后,宋徽宗于池内增建殿宇,金明池的用途开始从实用转向娱乐,金明池便成为了皇帝春游和观看龙舟竞赛的地方。
△ 宋 张择端《金明池夺标图》(局部)
千年雅宋,园林为盛。宋代名园从造园技法到风格的传承创新,无一不展现了当时的时代背景,是中国园林发展的重要阶段。
典籍是我们进入到另一个时代的引擎,每部典籍都凝聚着先人的智慧和心血。从典籍中的园林里了解中国园林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历史根基,感悟造园家高超的造园技艺、体会中国园林文化中蕴含的民族精神,从中汲取民族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