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教|园中寻五谷,腊八飘香时
2022-12-30 18:09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十二月初八——“腊八节”,家家户户喝腊八粥,而在古代,这一天还是重要的祭祀日。

古人会在不同时节对祖先,或山川河流等自然神举行各类祭祀活动。这些祭祀活动是古人社会生活中的大事,而祭祀也与古典园林的产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源流:腊月岁末两大祭祀盛典

“腊八”的节庆习俗源于我国古代的腊日祭祀活动,但在佛教传入之后,又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逐渐演变成为重要的节日。

隋人杜台卿《玉烛宝典》云:“臘,祭先祖;蠟,祭百神。臘,取禽獸以祭;故字從獵省;蠟,享農功之畢,故字從蠟省。臘,於廟;蠟,於郊。”

蠟,读zhà,其简化字为蜡;

臘,读là,其简化字为腊(腊字古时读xī,干肉的意思)。

蠟祭与臘祭就是古时年终岁末的两个重要祭祀活动。

蠟祭,主要是对八位农神的祭祀,在野外举行;

臘祭,是祖先之神,祭祀在宗庙里举行,不会因年成不顺而废止。

△ 先农坛

腊祭和蜡祭在祭祀中都有祈求来年收成的内容。自秦汉时期开始,这两个祭祀活动就合为一种祭祀,称为腊祭。汉代以正月为岁首,以腊月为岁末,其取名为腊月,当与此月中的腊祭有关。腊祭在腊月某一日举行,这个日子后来固定为腊日。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十二月八日为腊日”,从中可以看出,至迟在南朝梁期间就以十二月八日为腊日了。

习俗:食腊八粥祈求丰收吉祥

我国食粥的历史久远,但喝腊八粥的习俗,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在宋代,见于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

后来腊八粥习俗从寺院佛门扩散到寻常百姓家,上至官方下到黎民均争相熬制腊八粥。民间喝腊八粥的寓意不同于佛门,主要是祈求农业丰收,家庭平安吉祥。

△ 清 焦秉贞 《耕织图册》

中国是农业大国,腊八节以食腊八粥为习俗恰恰体现了农耕文化的传承。在中国园林的雏形期,农业生产的功能占有重要地位。在后来的园林发展中也受到传统农耕文化的影响。

在清代的皇家园林圆明园中,曾经种植有大片水稻或以表现对农业重视的园林,例如圆明园四十景中的澹泊宁静、映水兰香、水木明瑟等景观。

△ 澹泊宁静 《圆明园四十景图咏》

△ 映水兰香 《圆明园四十景图咏》

△ 水木明瑟 《圆明园四十景图咏》

此外,在北京的诸多园林中,还有不少祭祀、祈福为主要功能的坛庙园林,如以祭天为主的天坛,以祭社、稷神祇的社稷坛,与祭祖的太庙等。古时皇家都会在冬至、夏至等重要时间举办祭祀活动。

△ 天坛

△ 社稷坛

无论是一碗小小的腊八粥,还是中国传统园林文化,古老中华民族的智慧渗透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当您再次走进园林时,是否会想起在这里曾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冀与向往。

腊八节,当人们欣喜地向春节迈进步伐时,也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将对新一年的美好希望与理想寄托在浓浓的腊八粥中。

* 文中图片来分别源于中华珍宝馆、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天坛公园官方微博、北京市中山公园微信公众号


作者:

中国园林博物馆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