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人不爱牡丹花,
占断城中好物华。
唐 徐凝
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牡丹雍容华贵、娇艳妩媚,素有“国色天香”之美誉。
“牡”本意指动物的雄性或植物的雄株,而牡丹可以通过无性繁殖,即不借助种子而是从老植株上直接生成新植株,故名“牡”;其花多为红色,故名“丹”。
牡丹是芍药科芍药属的一种落叶灌木,茎可高达2米。花期4-5月,果期8-9月。
花在枝顶只生长一朵,苞片、萼片、花瓣都是5瓣,或者为重瓣。颜色鲜艳丰富,有玫瑰、红紫或粉红色至白色。
其叶常为二回三出复叶;同一叶柄,最顶端的叶片比其他叶片稍大。叶片大多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开裂,有的叶片为2-3裂。叶片上面为绿色,下面淡绿色,具有明显的区分。
果实为长圆形,有黄褐色的硬毛。
古人常以花草繁茂喻国家兴盛,牡丹花盛开时团圞锦绣,富贵雍容,一副堂皇景象,盛唐正是因此推崇牡丹。
牡丹纹饰是中国古代主题装饰纹样之一,历经传承而又不断创新,广泛应用于建筑、园林、服饰、瓷器、漆画等领域。
牡丹娇艳的姿态穿越千年的时光留存下来,将一份恒久的祝福传达给后世之人。
牡丹历来受文人画家的喜爱,是借物抒怀的理想对象。
牡丹是中国花鸟画中重要的花卉题材,牡丹画最早见于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至五代时期,牡丹画得到极大繁荣,更多融入了牡丹富贵吉祥的文化寓意;随着宋代理学、明清时期价值观的多元化,画家通过牡丹绘画以抒发个人感情。
诗人常借牡丹以传达特定的情感和思想。早在《诗经》中就已有把牡丹献给恋人以表达纯真爱情的动人诗句;令狐楚在《赴东都别牡丹》中以吟咏牡丹抒发离别之意;《趣诸友观牡丹》则是表达了中原沦陷、宋室南渡、世易时改与个人流落引起的感伤情绪。
牡丹以明艳的色彩、华丽的装饰效果,成为园林绿化中重要的一员。
在南方园林中牡丹多在精致小巧的私家园林中出现。牡丹大多种植在花台、假山、斜坡上,以营造“诗情画意”的气氛,或在整个园林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北方园林则一般以大型的牡丹专类园为主,多成片种植,品种多,面积大,主题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