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讲堂丨弘扬科学家精神·追忆孟兆祯院士纪念活动
2023-07-16 17:44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孟兆祯 (1932-2022)

2022年7月15日,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著名风景园林学家、风景园林教育家孟兆祯先生与世长辞,巨星陨落,天地同悲,中国风景园林界痛失领军人物……

今日,中国园林博物馆与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联合举办纪念活动,追思孟兆祯先生的杰出贡献和崇高风范,特邀请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原总工程师、中国园林博物馆原馆长李炜民先生,带来纪念孟兆祯先生的专题讲座,并围绕孟兆祯先生的学术思想和科学家精神与各方代表和专家学者展开了座谈与交流。

让我们共同学习与怀念风景园林大先生,爱国的一生,敬业的一生,奋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

【园林讲堂:守正与创新——追忆孟兆祯先生】

昭昭若日月之明,离离如星辰之行。

为学,天地君亲师,孟兆祯先生先后多次撰文在中国园林杂志发表纪念先师的文章。同时对学科教育、社会工作、行业发展与实现美丽中国梦的渴望发表自己的观点,反映了先生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浓浓的家国情怀尽显其中。

△ 孟兆祯《假山浅识》最早发表期刊

为师,重师传教,守正创新,孟兆祯先生建立发展了极具中国特色的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教学体系,带领学生首获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大学生风景园林设计竞赛金奖,并连续三年指导不同学生获得该奖项。孟兆祯先生在继承与发展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系统理论基础上,以现代的科学知识、工程技术和实践方法来传承创新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他的学术巨著《园衍》成为以《园冶》为代表的中国园林思想创造性继承与发展的里程碑学术集成。

为行,“一生北京林大,一心风景园林。”六十余年来,孟兆祯先生一直坚守在我国风景园林学科教育和科研岗位,为中国风景园林行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孟兆祯院士作为我国第一座国家级园林博物馆建设的专家顾问组组长,在中国园林博物馆建设过程中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为中国园林博物馆的成功筹建、展览陈列、开放运营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2010年6月10日北京市政府决定成立中国园林博物馆筹建指挥部,到2013年5月18日建成开放,从相地、规划建设方案到各项学术、科普活动,孟兆祯都全心投入。审看方案,现场调研,论证会议……孟兆祯亲历了园博馆建设的严冬酷暑,园博馆也承载了这沉甸甸的家国情怀、学术思想与奉献精神。

2013年5月17日,中国园林博物馆开馆前夜,孟兆祯院士书写“永定河西鹰山东,园博融汇山水中。灰瓦金顶蕴紫气,博物洽闻诗意浓”以致祝贺。

△ 开馆志喜书法

扫码即可回顾“守正与创新——追忆孟兆祯先生”讲座(全程2小时25分钟,建议在wifi下观看)↓↓↓

【捐赠及座谈交流】

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兆祯先生是我国风景园林学界一代宗师,“孟兆祯园林三书”《中国园林理法》《中国园林鉴赏》《中国园林精粹》由北京出版社正式推出。从这三本书中,读者可以领悟“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理论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一脉,园林中的‘情’‘意’的由来和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哲理息息相关,而以景象反映哲学观点和传统思想,是中国园林区别于他国园林的主要特征之一”。

孟兆祯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园博馆邀请清华大学朱育帆教授为我们解读此书。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与北京出版社各捐赠一套“孟兆祯园林三书”给园博馆。

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原总工程师、中国园林博物馆原馆长李炜民先生向园博馆捐赠孟兆祯院士赠予他的书法作品。

孟兆祯先生的弟子周曦(家属代)、朱育帆向园博馆捐赠IFLA获奖证书。

随后,各方代表和专家学者围绕孟兆祯先生的学术思想和科学家精神进行了座谈与交流。

孟兆祯先生对于风景园林事业的专注

成就了他意蕴深厚的艺术人生

他曾这样总结自己

“一生北京林大,一心风景园林”

一时与园林结缘,一世与园林相伴。

在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

我们和各界朋友共同

追忆先哲,缅怀楷模

2022年,由中国园林博物馆和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共同主办了“昭昭文心——孟兆祯院士学术成就展”,通过全面展示孟兆祯院士的手稿、图纸、老照片、书画、出版物、模型及视频等共计200余件(套),向观众呈现孟兆祯院士的学术思想体系的形成过程,中国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历程,以及园林人为城市宜居环境的建设和美好生活的营造做出的贡献。

虽然线下展览已经落幕,线上精彩继续。扫描下方二维码,线上观看“昭昭文心——孟兆祯院士学术成就展”全部场景,沉浸式感知中国园林的发展演变。

长按识别 线上观展


作者:

中国园林博物馆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