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倒立特技的“黑头䴓”
2022-10-27 17:16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中山公园鸟类调查小组每周都会对全园的鸟类种类、数量、行为等进行观察、记录和统计。在一次日常调查中,有人突然在一棵油松上发现了一个很特别的身影,那是一只背部银灰色、身形灵活、倒挂在树干上专注觅食的小家伙。单凭借这只小鸟特殊的倒立姿态,大家立刻判断出这肯定是一只䴓属的鸟儿,再仔细辨别其形态特征,进一步确定了它是一只黑头䴓(shī)!小组成员们无比兴奋,因为它们一般喜欢生活在清静人少的北京周边郊区山林,而在繁闹的市中心公园发现它们还是很少见的。


(音:shī)是一个类群很小的鸟类,全世界共有25种,我国有11种,其中普通䴓分布最广泛,在北京周边的山林中可以发现它们的身影。黑头䴓多生活于北方低山至亚高山的针叶林或混交林带,其他几种大都分布在我国西南边境线附近,有的种类分布范围更狭小。

黑头䴓(学名:Sitta villosa)是小型鸣禽,雀形目、䴓科、䴓属。体长仅11厘米,体重约8-11克,比麻雀小一圈,比柳莺略大,体态比较纤细且行动灵活。多数身体背面呈青灰色,背、肩、腰至尾上覆羽为灰蓝色。背部明显的灰蓝色、又细又尖的喙以及上蹿下跳会倒立觅食是它们的特点。

黑头䴓,顾名思义是头上有黑色,它的头顶、枕至后颈亮黑色,一条宽阔的白色眉纹长而显著,同时具有一条稍细的黑色过眼纹。而普通䴓的头顶呈蓝灰色。可以看一下下面两幅对比图片。

黑头䴓有个很特别的俗称“贴树皮”, 是因为䴓属类的小家伙们有个特殊的典型特技——它们能沿树干垂直向上或向下攀爬,可以脚趾紧抓枝干用标准倒立的姿态觅食。这样稳稳倒立在树干上觅食的动作(不同于一些食虫鸟类用爪倒钩在树枝的动作)可是䴓属鸟类专属技能哦!因为多数鸟儿的四趾,是三前一后,后趾稍短。啄木鸟等攀禽的四趾,是两前两后抓握有力,但它们也只能呈螺旋状从树干下方攀爬到上面。但䴓的后趾与中趾等长,这样的爪抓握就更有力,所以可以轻松自如的倒钩在树干上灵活觅食。

如果您有幸可以观察到一只黑头䴓的觅食过程,看着它们灵活地上蹦下跳、倒钩于树干上觅食的特技表演,仔细聆听它们有力有节奏的敲击树干的声音,是件非常难得且有趣的事情。


人们常形容啄木鸟为“树木医生”,其实黑头䴓也是很称职的树木小医生呢!这些小家伙们会像啄木鸟一样,啄食树皮缝隙和表层中的昆虫,有时也能剥掉树皮,取食树皮下的昆虫。它们一般多在树干中上部和树冠层活动,有时也悬挂于松树球果或树枝叶上啄食。食性以昆虫、松子为主,所食昆虫占总食量的50-90%以上,以食害虫为主,小小的身躯同样发挥着大大的保护树木的作用呢!

如果周围很安静,它们在树上觅食捉虫的敲击声也会很明显。它能自己啄洞,也会利用啄木鸟的洞穴,会衔泥土修整洞的内壁让它变得平整,并用树皮、兽毛和羽毛作为巢材铺垫。

 

黑头䴓作为世界上中国北方特有的鸟种,也得到了无数观鸟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的青睐,北京观鸟会的会徽上用的就是这个可爱小家伙的身影。

北京观鸟会会徽

自从第一次在园内发现到黑头䴓后,鸟类调查小组又陆续在公园的桃源、习礼亭以及唐花坞附近的槐树、柳树上发现了黑头䴓的身影,最多的时候同时发现三只,这说明它们有可能已经在中山公园安家繁衍后代了。

它们不光倒立觅食的身影让人过目不忘,叫声也很特别,为一连串上升的纯哨音,似"维-儿,维-儿"或"仔-仔,滴-滴"(类似轻柔警报声),时而又似责骂的沙哑声,时而是圆润的成串管笛声;或者又是短促鼻音。也是非常悦耳且有特点的。

如果您对黑头䴓这个小家伙感兴趣,不妨可以去北京周边山林的树上(特别是油松)找找它们的踪迹,也欢迎来中山公园试试运气,寻觅中山公园里的黑头䴓。

鸟类是我们的朋友,假如没有了鸟类,再蔚蓝的天空都会显得过于寂寥;假如没有了鸟类,田野、森林将成为害虫的天地;假如没有鸟类,世界上会少了太多的美妙鸣唱之音……每一只鸟都是一只快乐的小精灵,请在欣赏它们时,更要记得爱护它们、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


作者:

北京中山公园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